论塞林格与其小说人物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1年出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出版的唯一长篇小说,被誉为美国二十世纪文学的经典之作,可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小说之一。塞林格因此也成为了二战后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小说家。小说讲述了16岁的青少年霍尔顿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三天的流浪生活。通过对霍尔顿内心世界的刻画,作者呈现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孤寂、挫败的心路历程。由于作者与霍尔顿有着极其类似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状态,小说也被世人认为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本文旨在以弗洛伊德理论为框架,从弗洛伊德艺术观理论探究作者与其创作主人公霍尔顿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后以人格分析的视角解读霍尔顿这一人物形象,最后从二者由战争等一系列因素激发的死亡本能着手,再次剖析塞林格与霍尔顿之间种种密不可分的关联,以探寻塞林格与其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人格特征的关联性。不言而喻,霍尔顿即为塞林格抒发内心世界的依托,作者塞林格的人格特征某种程度上在其笔下霍尔顿人物塑造上有清晰体现。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论文在第一部分的绪论简要介绍塞林格及其著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并对国内外有关其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对弗洛伊德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一章以弗洛伊德艺术观中的经典理论作家与白日梦为依托,分析塞林格和霍尔顿家庭背景,学校生活以及与社会的格格不入,探究塞林格与霍尔顿之间的联系,以证实塞林格通过霍尔顿的塑造以帮助其内心世界的宣泄。第二章与第三章分别通过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析主人公霍尔顿人格中突出的本我和超我。由于软弱的自我,霍尔顿徘徊在由虚假的成人世界激发的本我和纯真的儿童世界激发的超我之间,竭力寻求其身份和地位,体现了霍尔顿成长过程中的精神窘迫。第四章阐述了死亡本能如何在塞林格和霍尔顿二者中的体现,并结合二者相同的时代背景和塞林格的参战经历,剖析了塞林格与霍尔顿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作者塞林格的研究与理解。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基于前三章的分析,对全文的总结。作者塞林格与其创作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霍尔顿是塞林格的一次重生,宣泄出塞林格内心的压抑与精神的困惑。
其他文献
氟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对其中毒机理的探究已经较长[1]。硒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硒和氟中毒关系密切[2]。目前有学者关注氟对血液生理生化影响及氟中毒与脂质过氧
化工类污染源危害性大,明确其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估、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基础.在对郯城某化工厂周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高精度调查的基础上,通过
南风集团是山西运城的一个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是一个跨省区、跨行业的特大型企业,拥有万名职工,2600名党员,年创利税逾3亿元。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南风集团党委十分注重为党
本论文以尼日利亚英语作家渥雷·索因卡的宗教剧代表作《死亡与国王的马车夫》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以国王殉葬为代表的仪式、习俗进行解读。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对《死亡与国
激发创作热情,书写精彩人生。2015“浙商建业杯”首届浙江老年书画大赛拉开帷幕,面向全国60周岁以上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征稿。浙商建业是由浙商代表人物郭广昌、张国标共同发
当代山水画如何发展是美术界异常关注的问题。一种路向是回归传统,从对于传统笔墨再生性的研摹与整合中提炼新意,并赋予当代中国画以古意和高雅;另一种路向是回到现实,从对于
本文对我国沿海岸采集的褐藻门(Phaeopyta)短毛藻科(Elachistaceae)短毛藻属(Elachista Duby)海藻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发现2个新种, 即长海短毛藻E. changhaiensis Luan et Din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量日渐增加,急需要一种可以动态监控大棚温湿度的系统,实现实时监控,提高其检测精准度。因此,站在客观的角度,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了温室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  [关 键 词] 温室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25;TP27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
作为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关怀、同情黑人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同时,她也极度关注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之间的关系。莫里森对黑人女性以及黑人种族内部男女关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