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各大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一部分大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创业市场。就业难的问题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和各大高校都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以鼓励和推动大学生创业,并将大学生创业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从政府角度出发,不断地出台了大量拉动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性和保障性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从高校角度出发,纷纷建立了校园创业基地,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组建创业项目,发放创业专项基金,组织创业类社团大力宣扬创业活动等。虽然国家和高校都各尽其责,大力支持和激励大学生创业,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大学生创业过程依旧困难重重。总的来说,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国家对创业的政策性支持力度强,高校创业教育较为普及,但大学生创业成果低,队伍难以扩大。导致这一不良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有大学生本身造成的,是大学生主体的动力机制不足造成的。这些动力机制主要包括:信息不流畅、社会网络资本不雄厚、信任度不高、没有合理建构合作互惠机制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可以归结为是由于社会资本不足导致的。基于此,本文运用“社会资本”这一独特的分析视角去探讨大学生创业现象,阐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是如何寻找与使用社会资本的,这无论是对于深入剖析社会资本的运作,还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借鉴意见、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当前对大学生创业和社会资本的研究现状,发现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和经济学领域,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并且在已有的社会学领域,研究创业的视角主要集中在政府政策、社会环境支持等方面。依据已有的理论,本文主要采用访谈法收集相关资料,并辅助以问卷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创业大学生的社会资本与情感支持、资金支持、创业团队、创业绩效都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社会资本的信息性有助于创业机会识别,信任充当了社会资本产生效果的中介;大部分的家长在情感上都不太支持自己的孩子创业;社会资本的规模越大、异质性越强,其寻找资金的能力就越强,获得资金支持的机会就越多。创业的大学生也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选择自己的创业伙伴,高社会资本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朋友,低社会资本的创业者的团队成员以家人为主;创业者花在人情往来上的开支越大,其社会资本就越高,创业绩效也就越高。在界定了社会资本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运作的假设后,着力从动态的角度,结合大学生的创业过程,阐述了社会资本运作的逻辑顺序和循环流程。本文认为,社会资本的运作经由“需求产生——寻找——建构——维系——消亡”这一循环过程。寻找社会资本的方式可以通过血缘“承袭”直接性利用,也可以通过互惠交易间接性地构建;维系的手段与建立社会资本的方法很相似,但是在此时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方式上由现实性向虚拟性发展,在性质上由工具性向情感性扩展,在位置上由网络末端向“桥”的位置发展。另外,创业大学生很少会和别人断绝关系,即使是要断绝关系,他们更加注重情感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