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西部一直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千百年来,各个民族之间通过迁徙、贸易、通婚与战争等渠道,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其中,底蕴最为深厚的农耕文化则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处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也彰显出多种的文化背景。陕西作家高建群生于渭河平原,驻守新疆阿勒泰草原五年,后近三十年生活于陕北,不同的地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使他长期以来始终痴迷于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其小说当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高建群小说文本的分析,探讨多种文化并存下所呈现出来的特殊的人物性格与生活图景。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筛选出近年来研究高建群作品中较有分量的论文篇目,探讨已经取得的高建群小说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的空缺之处,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阐述蕴藏高建群作品中的游牧文化因子。高建群有着驻守边地的经历,后又在陕北工作近三十年之久,这些地方曾是游牧文化的繁盛之地。其小说中的人物所呈现出的那种游历的渴望、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充满野性的抗争精神,正是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第三部分论述其文本中浓厚的农耕文化烙印。陕北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融合的地带,高建群多次以充满自豪的口气说“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来赞叹陕北人天性中那桀骜不驯的豪气和野性,然而,民族融合中农耕文化的沉淀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除此之外,高建群出生于渭河平原,这里是农耕文化深厚的区域之一,忠孝观念、家国意识与乡土情结与他有着天然难以割裂的联系。因此,农耕文化的底蕴是高建群无法摆脱的写作背景之一,这也是解读高建群小说的重要途径。第四部分分析高建群笔下众多的女性形象。高建群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萨丽哈、黑白氏、丹华、兰贞子、大顺店到麦凤凰、祖母、顾兰子……这些独立自强的个体,在高建群的作品中已成为无法忽略的精神载体,她们具有大胆、勤劳、美丽等多种美德,成为沉重生活中亮丽的风景线与反抗命运的力量之源。应该说,高建群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男性形象更为鲜亮生动,她们不仅有对苦难生活的反抗,而且是生活的从容歌者,不仅有着对传统美德的坚守与矜持,也有着少数游牧部族的自由与浪漫。第五部分为民风民俗的探讨。高建群对民风民俗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其陕北题材的小说中,他在陕北近三十年的生活经历使他熟稔陕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居特色的地域风俗不仅是对现世生活者精神面貌的反映,同时一些风俗讲究在中国亦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故而也是文化承袭的结果。纵观高建群的小说作品,那些意气飞扬的叙述无不似匈奴的烈马驰骋而过,他对游牧文化的痴迷使得他时时不忘对那遥远的历史作一番追踪,作一声长叹,其自号“长安匈奴”就可见一斑。然而,强大的农耕文化早已成了我们无法拒绝的大背景,其博大包容的特征铸就了其无处不在的历史现状,高建群的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尽管其一再的强调“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其也热衷于选取游牧之地与游牧之后作为叙述对象,但是浓厚的农耕文化背景也是不争的事实,游牧与农耕,深刻地交织在高建群的小说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