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尘肺病患病人数占职业病患病总人数的80%以上,且发病症状凶险,致死率高,严重摧残患病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尘肺病患者法律意识薄弱,极少签订劳动合同,导致维权困难,难以获得合理的工伤赔偿和应有的医疗救助。 纸媒对尘肺病议题的构建,使得社会机构和受众开始关注尘肺病人这一群体的存在,这对于促进问题的发现以及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与解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研究发现,报纸在尘肺病报道的图景建构上主要以尘肺病患者的悲惨经历为出发点和关注点,在尘肺病议题的内容呈现上偏重于选择病人维权这一议题,尘肺病人形象的呈现被“固化”。在架设尘肺病相关议题时,媒体也多采用“无力框架”和“人情框架”,进一步凸显尘肺病人的弱势群体图像。相应地,对于尘肺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医疗救助措施的实施、资金的落实等一系列现实的社会问题,媒体并未重视,弱化了这些现实问题,从而减弱了报道的深度和传播效果。总体来说,报纸媒体的尘肺病报道多停留在“以情动人”的阶段,报道浮于表面,未能深入理性地分析尘肺病多发原因及尘肺病人维权困境产生原因及破解之道。 本研究试图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媒介再现理论和框架分析理论,以三份不同性质的主流报纸为研究对象,分析纸媒有关尘肺病报道的图景建构,包括尘肺病议题的呈现模式,尘肺病议题报道的叙事类型和报道框架,以及尘肺病人的媒介形象呈现特点,以期透视纸媒尘肺病报道的总体特征和偏向,并探究媒体在报道和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深入挖掘,追求信息传播的科学全面,在以情动人的基础上保持报道的客观理性,纵深报道,更好地担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