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域文化对作家而言,就像文化标签一样,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时间、风俗、事件都是作家与这片地域辗转纠葛的艺术化写照。京陕两地的地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叶广芩的小说创作和价值取向,如她对家族往事的辩证看待,对山野文明的宽容和理解。正是由于她作品中这些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引发了评论者对她地域文化身份的争议,她是陕西文联的作家同时又进行着“京味怀旧”式的写作,在户籍归属和文化取向上的融合了两地的地域特色,不仅在北京和陕西两地上留下足迹和情感,而且这种两地游离的创作状态恰好又是引发她创作的重要动因。本文尝试以地域文化作为切入点,主要采用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的方式,详细梳理作品中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由此分析京陕文化对叶广芩小说创作的影响。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前言将地域文化提炼为一种人与城之间文化联系,两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京味”和“陕味”,而叶广芩的记忆和经历也穿插于两地之间,相比于90年代的新“京味”多了一份沉稳和眷顾,相比于陕西本土作家少一份对黄土地的归属,也多一份客观与真实。第一章从京陕文化视野中分析叶广芩创作j经历的变迁。首先,陕西与北京都城文化氛围相似,国都子民在文化上有着天然的优越感,帝都的文化也都经历过由盛转衰的变迁,这些因素引发了叶氏情感共鸣。其次,分析叶广芩的家族渊源和性格养成,生于北京王府家族,家族的辉煌既给予她荣耀和文化上的积淀,同时也成为日后沉重的负担,父爱的缺席在其心理上形成一种伪装的坚强,母亲则教会了她宽容与仁爱,家族、父母共同塑造了她的性格。最后,叶广芩在陕西完成了她的成长成熟。四十载的时光中,她在农场干过农活、做过护士,受到过作家杜鹏程的指点,而后甘心在周至挂职,完成从大宅门王府格格到秦岭深山“荣誉村民”的转变,期间改变最大的是她的心态,在磨砺后收获一份安宁,又在沉静后将先天素质与后天修养浸泡酿造成融合两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小说作品。第二章主要从文本角度分析京味文化在小说中的体现。第一部分介绍了小说中北京人崇官、尚礼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兼有着妥协退让和慷慨悲歌的燕赵古人情怀;第二部分分析文本中的北京场。叶广芩笔下的北京故事多集中金家的大宅门之内,其活动范围也大致限定在了正白旗所属范围,此外还对故事时间做了淡化处理,表现不同历史背景下旗人的命运变迁;第三部分从传统婚恋、饮食文化和人情味浓厚的“老字号”角度梳理小说中融合了民族风俗、宫廷文化和老北京习俗的独特北京地域特色。第三章主要分析文本中的陕西地域文化特色。在小说中叶广芩主要以观察者的身份描写陕西,其中对陕北地区的人物性格和风俗描写主要与插队陕西的经历联系,作为北京生活之外的延续出现在小说作品中。在描写陕南土匪时,则从青木川写起,将自己几年的挂职寻访经历融入其中,特别之处在于叶氏将笔触放在土匪的狭义性情和对文化崇尚这类她所擅长的题材上,通过对陕南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的实地走访调查,多角度还原历史真实。相比之下,叶氏所描写的陕西地域,无论在数量和内容上都无法与北京地域相比,陕西相比于北京更具有中国乡土社会的风貌。结语进一步说明陕西与北京渐在叶广芩文本中不自觉地融为一体,是属于叶广芩的别样回忆。叶氏传承了老舍所开创的留恋故都文化“京味”书写,与陕西文化对传统的固守密不可分。她在描写陕南土匪时,将匪性提升为一种侠性,则是针对隐忍、过熟的北京文化提出的一味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