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渐新世以来粘土矿物和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来源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aijuan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DP1148站位于南海北部东沙海区(18°50.17N,116°33.93E,水深3294m), 是南海钻探最深(850m),揭穿时代最老(约32Ma)的站位。本次工作通过对 该站沉积物粘土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氧同位素、碳酸盐含量、粒度、 堆积速率、沉积物物理性质等方面的资料以及珠江口盆地PY33-1-1井沉积物的 地化资料与1148站的对比结果,尝试探讨渐新世以来南海扩张演化过程中的构 造活动和物源变化记录以及气候演变的信息。 0DP1148站渐新世和早中新世(32.8-15.5 Ma)沉积物中粘土矿物成分受构造 作用的影响较显著,以高含量的蒙脱石和高S/I比值及两者的高波动为特征;而 中中新世15.5 Ma以来的粘土矿物特征则主要受气候控制,以伊利石和绿泥石稳 步增长为特征,其变化趋势与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变化一致。32.8-15.5 Ma沉积 物中蒙脱石的高含量(尤其在30-23 Ma)与当时华南地块中生代火山岛弧岩系 提供主要物源物质有关。随着南海盆地扩张加大,沉积物源区范围也逐步向陆内 扩大,使沉积物中蒙脱石含量逐步降低。另外,根据粘土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变化 特征可以认为,在32.8-31Ma各粘土矿物含量的分配特征代表了相对比较暖湿的 气候条件,自15.5Ma来南海总体处于降温的过程,并显示3Ma存在较大规模的 降温事件,与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资料反映的气候信息具很好的对比性。 1148站和珠江口盆地PY33-1-1井沉积物中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以及对1148 站沉积物的粒度、堆积速率的变化和物理性质特征的分析,表明南海在30Ma扩 张开始、25-23Ma扩张轴“南跃”以及16Ma扩张结束都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活动。 而且,1148站和珠江口盆地PY33-1-1井沉积物中地球化学特征具较好的对比性, 反映了它们在物源上的密切联系。 1148站Nd同位素的变化特征记录了沉积物源由华南地块边缘向陆内逐渐推 移的过程,珠江口盆地晚始新世以来自南往北的海侵对此观点也提供了一个佐 证。而且,底栖有孔虫和介形虫的研究表明,与此过程同时伴随着该区海水加深 的过程。 1148站沉积物中U含量的变化与氧同位素曲线具很好的对比性,U含量总 体升高的过程指示了气候变冷的过程,而在15Ma左右和3Ma左右的突然升高 则分别与氧同位素在14.5Ma和3Ma的加重相对应,记录了两次重要的降温事件。 此外,该站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及颜色反射率的变化特征也指示了相同的气候意 义。 综合对1148站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等多方面资料的分析以及 与珠江口盆地PY33-1-1井地化特征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南海在扩张的开始、 扩张轴的“南跃”以及结束期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活动;该站沉积物与珠江口盆地 间具密切的联系,渐新世以来沉积物来源由华南地块逐渐向陆内推移;晚新生代 以来南海北部气候逐渐变冷,并在14.5Ma与3Ma左右有两次突然的降温事件。
其他文献
請你想象一下,眼前有一盘精致的饭菜,你会先吃其中最喜欢的菜吗?还是会把最喜欢的留到最后享用?有钱人通常先吃最喜欢的那道菜。  那是因为,如果把最喜欢的菜留到最后,万一不小心吃太饱,就有可能吃不下;也可能突然发生不可预期的事情,必须在吃掉它之前就离席;还可能在没来得及下筷前就被别人吃掉了。  换句话说,如果把自己喜欢的食物留到最后享用,无法确保自己一定能吃得到。其实,这对有钱人来说,就是很大的“风险
期刊
卤虫(Artemia)属于甲壳纲(Crustasea),鳃足亚纲(Branchiopoda),无甲目(Anostacea),卤虫科(Artemidae),卤虫属(Artemia),通常分布于内陆盐湖和海岸盐田中。卤虫分为两性生殖和孤雌
褐牙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养殖规模较大。在养殖过程中常出现高比例的白化现象,白化褐牙鲆商品价值大大降低。许多学者采用饵料强化等方法降低褐牙鲆白化率,取得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体色艳丽,肉质鲜美,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虾类。多年来,我国日本囊对虾育苗用的种虾过分依赖海捕资源,用于苗种生产的种虾通常未经选育和检疫,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