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教育运用的是标准化、同步化、批量化的模式评价学生,这种传统的评价越来越与素质教育的价值观、人才培养观不相适应,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尤其是1998年上海开始了被称为跨世纪人才工程的第二期课程改革,其中包括与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方式的改革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上海二期课改的评价要求,上海市教委基教处组织编写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2004年9月全市中小学开始全面试用。 L中学是黄浦区的一所民办中学,它不是二期课改的基地学校。但学校非常重视课改的方向,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二期课改的新课程标准,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大胆进行改革,也设有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并在部分学科进行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指导。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满足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在培养目标的引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也正在发生改变。2004年秋,当《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推开试点使用之计,L中学感到学校有一定的基础正式启动评价改革,因此,根据《记录册》的评价体系,结合学校的校情,着手开展实施《记录册》,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校本研究。 本文对L中学一学年《记录册》实施的现状、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记录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运用的发展性评价的理论进行探讨,提出了L中学实施《记录册》的校本化研究方案。在进行实践探索后,提出了三方面的改进意见:一是提出《记录册》的结构、内容上的改进意见,对“数学”学科学习情况记录表、自主拓展型课程评价表进行修改和调整,增设学生特长认定的记录;二是对《记录册》的使用方法加以细化,如语文课外阅读评价标准设计,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自评、互评的监控,指导学生建立“学习小档案”和“评语走进学生心灵”的研究;三是探讨如何开展《记录册》使用的培训,该培训包括对教师、学生和家长。最后,总结L中学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取得的初步成效。并提出进一步完善《记录册》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