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比较分析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2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某治疗组收治的148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行结肠镜检查并经结肠镜病理证实,术前均已确诊为直肠癌,术后病理类型为腺癌。其中使用3D腹腔镜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6例,设为3D腹腔镜组;使用2D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设为2D腹腔镜组。术者严格根据直肠癌根治术的标准进行淋巴结清扫,遵照无瘤原则及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原则。分析对比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资料,(1)一般临床资料:性别构成、年龄、体重指数;(2)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3)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术后肛门初次排气时间、术后经口进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并发症;(4)术后病理结果:肿瘤最大径、肿瘤距肠管下切缘距离、TNM分期。统计学分析使用的是SPSS18.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秩和检验用于组间比较。分析比较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结果(1)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继续手术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2.19±31.11)min和(165.00±55.41)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315);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4.42±36.87)ml和(102.76±67.31)ml,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是(14.69±7.45)枚和(9.10±4.69)枚,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对比2D腹腔镜组,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更少,淋巴结清扫更彻底。(3)术后恢复情况: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初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22±1.16)d和(2.84±1.22)d,术后进流食时间分别为(2.56±1.94)d和(4.14±1.48)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与2D腹腔镜组相比,3D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早、进食更早。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分别为(9.52±5.85)d和(9.23±4.10)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09±7.20)d和(10.55±4.10)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195,P=0.707)。3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11/86),分别为吻合口漏6例、切口感染3例、骶前出血1例,急性肾损伤1例,2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8/62),分别为吻合口漏3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排尿困难1例,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4)。(4)术后病理情况: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40±1.90)cm和(4.33±1.25)cm,肿瘤距下切缘距离分别为(2.69±1.42)cm和(3.27±1.46)cm,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743,P=0.136)。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腺癌,3D腹腔镜组TNM分期为:T4 62例、T3 2例、T2 18例、T1 4例,N2 13例、N1 30例、N0 43例,2D腹腔镜组TNM分期为:T4 50例、T3 0例、T2 11例、T1 1例,N2 7例、N1 27例、N0 28例。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患者的T分期、N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P=0.53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手术创伤更小,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