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世界贸易和跨国投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加快流动,世界各国融合度日益提高。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特别是加强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依靠地区整体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各国和各地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理性选择。面对这种形势,如何更好地利用机遇、化解挑战、争取最大利益,是各国和企业深入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已经认识到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最大限度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一方面使国际银行业面临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使他们更有必要和可能扩大业务范围,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也使其面临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原有的市场份额及垄断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和重组。本文正是基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在加入WTO条件下,审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国际竞争能力,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综合考虑资源、成本、市场、风险和利润的关系,深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根据现有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跨国经营活动的优势,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在此情况下如何利用竞争优势,克服竞争劣势,推动银行业跨国经营。本文共分六章,第1章绪论部分首先提出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然后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对邓宁折衷理论的适用性以及国际竞争力研究现状进行说明,然后指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创新;第2章主要探讨中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的理论基础,对银行业跨国经营相关理论进行评述,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理论选择,即邓宁的OIL范式和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第3章主要以邓宁的OIL理论为基础,首先分析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概况,然后分析我国银行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对其发展动因进行评述;第4章通过构建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模型,利用大量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现实国际竞争力的四个方面,即盈利能力、流动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第5章基于OIL范式对银行业跨国经营优势进行分析,内容涵盖了潜在国际竞争力的四个方面,即银行内部组织结构、风险管理体系、外部监管体系以及国际化经营;第6章列举了我国银行跨国经营的竞争劣势,包括外部环境与制度问题、经营管理模式和能力较差、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不足、人力资源状况欠佳,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次提出了相关对策。笔者认为政府因致力于银行外部环境与制度的改善,银行自身因致力于经济管理模式、业务与技术创新以及人力资源状况的改善。本文研究创新点包括:(1)选题新颖:国内外对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我国企业与政府如何推动银行业“走出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这正是本文期待解决的问题;(2)方法新颖:对于跨国经营,国内外研究往往只侧重于动因或者战略的研究,而本文首次综合利用了邓宁的OIL范式与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实现了动因研究于战略研究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