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α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将动脉粥样硬化视为代谢性疾病并发症的这一观点的提出,作为参与调节脂质代谢、炎症反应及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被再次引起了关注。PPARs这一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可调节诸多的靶基因。大量的研究已证实其三种亚型:PPARα、PPARγ、PPARδ或β均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及炎症细胞。PPARα多表达于脂肪酸代谢旺盛的组织,比如肝脏、心脏、骨骼肌、肾脏,也是人类内皮细胞中表达最多的PPAR亚型,它参与血糖、血脂代谢,维持能量代谢平衡并调节炎症反应。PPARα的配体主要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EPA、DHA)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白三烯及贝特类降脂药。PPARα活化后可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从而改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水平,同时对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流行病学调查已明确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比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比率升高2-4倍。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PPARα基因多态性相关,探究其发病机制,筛选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共385例,分为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272例),无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113例)。将2型糖尿病病程分为小于5年组(121例)、5-10年组(122例)及大于15年组(74例),上述三组按照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病变组与对照组。测定肝生化、肾功、血脂等常规生化指标:并留取血标本,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PPARαC2528G基因及PPARαL162V基因变异。计算病变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组间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小时的血糖、餐后胰岛素及餐后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肌酐、尿酸。结果:1.病变组的载脂蛋白B及空腹血糖高于其对照组(P<0.05);小于5年病变组载脂蛋白B及空腹血糖高于其对照组(P<0.05);5-10年病变组尿酸高于对照组,P<0.05;小于5年病变组尿酸高于大于15年对照组(P<0.05);小于5年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高于5-10年对照组,而载脂蛋白A1低于5-10年对照组(P<0.05);小于5年病变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大于15年病变组,而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及载脂蛋白A1低于大于15年病变组(P<0.05)。2.PPARαL 162V基因在病变组与对照组基因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χ2=0.13,P>0.05);PPARαC2528G基因在病变组与对照组基因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χ2=3.88,P<0.05);PPARαC2528G基因小于5年病变组与大于10年病变组基因分布有显著差异,(χ2=4.02,P<0.05)。3.PPARαL162基因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均高于PPARαV162基因组(P<0.05);PPARαG2528基因组载脂蛋白A1高于PPARαC2528基因组,而载脂蛋白B低于PPARαC2528基因组(P<0.05);PPARαC2528基因小于5年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B高于大于15年病变组,而胰岛素、载脂蛋白A1低于大于15年病变组(P<0.05)。结论:1.PPARα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相关性。2.PPARαC2528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及发病时间的提前具有相关性。3.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与胰岛素、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具有相关性。
其他文献
背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尚不完全清楚。血管紧张素、内皮素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