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紧锁的大门,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朝统治者感到了空前的危机。内忧外患之际,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此时,留学运动应运而生。晚清留学自1872年幼童留美开始,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结束,其间几经变迁。根据留学国别的不同,笔者将晚清留学分为四个时期,即幼童留美、海军留欧、甲午战后留日和庚款赴美。本文首先对晚清留学运动的展开做了一个大致的叙述,然后以晚清留学生的地理分布为切入点,对晚清留日学生、留美学生、留欧学生的籍贯分布分别做了统计和分析。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晚清留学人数众多,学生来源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并且差距悬殊。有的省留学生人数成百上千,有的省却只有寥寥几人,有的省甚至一个也没有。晚清留日、留美、留欧,其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相似之处。学生主要来自近代化起步较早、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社会风气开放的东南沿海各省及长江流域地区。其地域分布明显呈沿海、沿江、内地、边陲几个不同的地理分布层次。留学生的地域分布不仅与西学东渐的区域进程相吻合,还与区域近代化的进程相一致。东南沿海各省地理位置优越,最先接受欧风美雨的洗礼,港口贸易勃兴,是近代化起步最早的地方,晚清留学运动从这里兴起并逐步发展开来。甲午战争以前,晚清留学生的分布绝大部分集中在此。甲午战争以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缔结,西方列强的势力由东南沿海各省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国家也从欧美开始重点转向日本。长江沿岸的湖北,在张之洞洋务新政的影响下,迅速崛起,成为留日学生分布最多的省。其影响波及彼邻四川,四川的留日学生人数在全国位列第四。因此,长江流域成为继东南沿海之后留学生分布的又一个重要区域。目前学术界对晚清留学的研究很多,成果也不少。但对于晚清学生的籍贯区域分布却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笔者拟从晚清留学生的籍贯区域分布这一切入点出发,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力求对晚清留学生在全国范围内的地理分布作一个系统的探讨,从而进一步了解探讨区域近代化与晚清留学生地理分布的关系,以便更好的了解晚清人才的地理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