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游戏作为一项娱乐活动,在产生之初,几乎无人将其与严肃严谨的法律结合讨论。然而近年来随着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游戏,特别是其中的网络游戏,已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娱乐,其背后隐藏的诸多法律问题被不断揭示出来,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权纠纷大量涌现。但由于一直以来缺失对虚拟财产的法律规范,使得如何处理此类纠纷存在激烈的争论。虚拟财产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存在,其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如何体现,是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虚拟财产能否视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权利人对其虚拟财产的权利主张应当如何界定;虚拟财产权的民法保护体系如何建立,这些疑问都是诸多学者一直在探讨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法律定性为核心基点,以民法保护为依归,试图对上述问题予以分析和研究。主要逻辑思路展开如下:第一章着重于虚拟财产和财产两者关系的介绍和论证。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游戏和虚拟财产及其纠纷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并借助图片形式从技术角度论述了虚拟财产权之所以能够产生的现实技术依托。接着,本文就财产的概念和本质予以论述,分别介绍了各国对财产概念的不同阐释,并阐述了财产的价值性、稀缺性、排他性等本质特征。之后,本文结合以上对财产内涵及特征的理解,转入对虚拟财产的界定和特征介绍。分析了虚拟的定义,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虚拟财产的界定,通过比较学界存在的多种定义方式,提出本文立足的定义范围。在对虚拟财产定义明确的基础上,本文从一般财产特征和专属特征两个角度重点分析了虚拟财产的特征问题。通过一般财产特征的分析,论证虚拟财产本身具备的财产性质,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再以专属特征说明虚拟财产特有的虚拟性、数字性、期限性等性质,证明其共性和个性上的不同,完善对虚拟财产特征的完整理解。第二章主要研究虚拟财产权的法律属性,为本文的重点分析内容。首先,介绍分析了当前理论界对虚拟财产的争议观点,包括物权论、债权论、知识产权论。分别阐述了每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出发点,以及其他学者对此的反对观点,并根据笔者自身的理解提出就相应理论的质疑。然后,本文以上述理论分歧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虚拟财产权的法律属性认定,并提出虚拟财产权具备物权的关键属性,应当属于物权。以此为理论立足点,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比较了虚拟财产权和基于服务合同产生的债权以及单机游戏道具权之间的区别,通过以上近似权利的辨析,加深对虚拟财产权的进一步理解。最后,在前述三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虚拟财产权应当包含的内容和特点。详细论述了虚拟财产权的占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和处分权等积极内容和要求第三人不作为的消极内容,提出了虚拟财产权的权利本身和使用中的特殊性。第三章提出了对虚拟财产权进行民法保护的若干思考和建议。首先,通过虚拟财产的现实纠纷和立法现状考察,论证当前急需对虚拟财产权予以保护的必要性。分别比较了玩家与侵权第三方、玩家与游戏运营商之间的纠纷,特别分析了玩家和运营商之间关于虚拟财产权利归属纠纷和服务合同履行纠纷。其次,将虚拟财产权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双重分析,结合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对虚拟财产的立法保护,论证了当前进行民法保护的可行性。在此之后,本文着重探讨关于虚拟财产权民法保护体系的完善,分别从民事立法构想和配套机制的完善两个角度予以论述。就民法保护的立法构想问题,提出通过扩大现行法律的适用,实现虚拟财产权的一般保护,同时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单独立法,实现虚拟财产权的特殊保护。最后,本文就虚拟财产权民法保护的配套机制进行思考,提出完善虚拟财产的价值评估方法、成立行业自律组织或网络仲裁组织、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以及规范虚拟财产交易市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