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探讨急性中毒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影像学特点、病原学特征及发生相关危险因素,通过总结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特点、积极预防发生高危因素,以期为其有效预防、及时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01月-2014年07月笔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共26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影像学及病原学特点,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260例急性中毒患者中有99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8.08%。病变部位分布情况如下,横断面分布:前部13例,占13.13%,后部61例,占61.62%,弥漫性25例,占25.25%;头足向分布:上肺3例,占3.03%,中肺1例,占1.01%,下肺65例,占65.66%,弥漫性30例,占30.30%;两侧的分布情况为右侧14例,占14.14%,左侧17例,占17.17%,双侧68例,占68.69%。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29株(53.70%),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19株(35.19%),真菌5株(9.26%),支原体1株(1.85%)。其中混合感染共8例(18.52%),混合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单因素分析显示吸入性肺炎与年龄、意识障碍、抽搐、呕吐、洗胃、其他消化道反应(腹痛、反酸、恶心、呃逆等)、体位不当、毒物类型等8项因素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急性药物中毒组较急性农药中毒组、其他毒物中毒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P=0.000,OR=3.005)、体位不当(P=0.000,OR=3.946)、洗胃(P=0.042,OR=2.134)、毒物类型(P=0.016,OR=8.217)等4项因素是吸入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急性中毒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38.08%),多位于下肺背侧(74/99),病变多累及双侧肺(68/99),且单侧发生率左侧(17/99)稍高于右侧(14/99);病原菌以格兰阴性杆菌为主(29/54),革兰阳性球菌比例较高(19/54),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了依据。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误诊、漏诊;应提高对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意识,加强护理及气道管理,密切监测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