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酰胺类HIV潜伏激活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30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方案中的“激活&消灭”学说,本论文首先研究了苯酰胺类HIV潜伏激活剂(有效激活)的设计合成、活性评价;随即探究了配合潜伏激活剂联合用药的4-取代-1,5-二芳基胺类化合物(有效消灭)的活性及类药性等性质,旨在实现对病毒潜伏库先激活,后消灭的目的。一、苯酰胺类病毒潜伏激活剂的相关研究工作自1981年HIV在美国被首次发现,30多年间,已蔓延到各大洲,感染数千万人,造成社会负担及经济损失。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现在临床上最有效的抗HIV/AIDS治疗方案,艾滋病患者在接受HAART治疗后可将血浆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检测的水平。但在停止HAART治疗后,其病毒载量将会迅速反弹,导致艾滋病患者必须终生服药。HIV的反弹主要是由于病毒潜伏在细胞的病毒库内所造成,且该潜伏库不能被HAART清除。HIV潜伏库的存在,是HIV难以被彻底清除的根本原因。基于“激活&消灭”学说,我们首先设计合成了系列抗潜伏的化合物,以期激活潜伏的HIV。北卡大学李国雄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很有特点的抗潜伏激活剂:苯酰胺类HDAC抑制剂Lead,它能在低浓度下激活潜伏HIV而无毒副作用,较目前已经进入临床研究的抗潜伏药物SAHA可能具有更优良的药效。因此,我们通过设计合成系列新衍生物,期望提高其抗潜伏活性,使之达到良好的激活效果。作为探索性研究,我们依据合理的设计思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生物电子等排原理、骨架跃迁及活性数据引导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对合成方法的不断优化和对反应条件的不断改良,对前期研究中发现的抗潜伏先导化合物苯酰胺类HDAC抑制剂Lead的不同部位进行了修饰,包括对与锌离子结合的基团(ZBG)的环大小的改变、对与靶标袋状空腔相互作用的联二芳烃结构片段(Diaryl)的多种改变、对可识别蛋白靶标的亲脂性基团(CAP)和亲脂性链(Linker)的修饰,共合成了三大类全新化合物共48个,其结构均经过MS、1H-NMR确定。对与锌离子结合的功能基团(ZBG)的修饰考虑到该类抑制剂分子中ZBG与锌离子螯合形成的环的大小的不同,我们设想:如果改变螯合环的大小,或许可以改变ZBG与锌离子间结合的强度,从而对抑制剂的活性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设计合成了三个系列的目标化合物I、II、III,其可分别与HDAC催化活性中心区域的锌离子形成七元、六元、五元螯合环,并评价了这些新化合物的抗潜伏活性,从而了解了ZBG与其抗潜伏活性之间的关系。对联二芳烃结构片段(Diaryl)的结构修饰我们设计合成了将B环替换为其他基团以增加小分子抑制剂与靶标的亲和力和分子表面的形状互补性的系列化合物,包括引入:四元饱和杂环、五元饱和杂环、六元芳香环以及对位连有取代基的六元芳香环。对亲脂性基团(CAP)和亲脂性链(Linker)的修饰先导物Lead的CAP部分很小,我们只引入了较小的基团,保持了分子原来较小CAP部分与靶标结合区域的结合模式,而对于Linker,我们通过生物等排体的替换来进行了修饰。我们又对这48个目标化合物分别在细胞水平和酶水平上进行了抗潜伏活性评价,5个化合物(5a、5b、29a、45a、45b)的抗潜伏活性与阳性对照SAHA相当,其中化合物5a的抗潜伏活性最好,且保持毒性较低的特点,优于阳性对照SAHA,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综上,此部分的研究对今后苯酰胺化合物的抗潜伏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其抗潜伏机制奠定了基础。目前,我们正在对合成的化合物5a的抗潜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寻找到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新型苯酰胺类HIV潜伏激活剂,最终实现激活病毒潜伏库的目的。二、4-取代-1,5-二芳基胺类病毒抑制剂的类药性相关研究工作基于“激活&消灭”学说,在病毒库激活后,研究重点转变为病毒库的消灭。前期实验数据表明,我们已找到具有较好激活病毒库活性的苯酰胺类化合物,对于抗HIV治疗来说,“激活”步骤已经完成,治疗工作重点转移至“消灭”步骤,即病毒抑制剂的设计合成、活性测定及类药性评价。现行临床抗HIV药物主要分四大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进入抑制剂。我们又发现了系列高活性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HIV-NNRTIs),即4-取代-1,5-二芳基胺类化合物。实验数据表明,这类4-取代-1,5-二芳基胺类化合物的抗HIV活性优于临床用药,对其进一步的开发非常有必要。我们通过不断优化质谱条件和色谱条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其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分析速度非常快,可以对我们的系列4-取代-1,5-二芳基胺类化合物进行药物代谢方面的测试,也为我们后期开展体内药物代谢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丰富4-取代-1,5-二芳基胺类化合物的药动性质信息,我们选用人肝微粒体、人肝S9、人血浆分别对其中23个活性较好的4-取代-1,5-二芳基胺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药代稳定性的初步研究,完成了这部分化合物的体外药代动力学的评价工作,并分别获得了其在人肝微粒体、人肝S9、人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这部分化合物的药代性质信息,也为我们的后期先导物优化提供了指导,我们也在不断推进后期的体内药代稳定性研究工作。目前,阶段性研究进展已整理成相关文章发表。
其他文献
将循环经济价值流分析理念引入到企业逆向物流成本核算、分析与优化之中,将逆向物流外部成本(二次污染环境损害与回收利用环境效益)考虑在成本核算之中,重新完善设计了基于循
任何文学文本都是特定语境下的产物,因此,文学批评不应割断文学与外在语境的联系。而西方语言学批评却斩断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把文本封闭起来,只研究文本内部的语言形式,中国
苹果手机 iPhone8全国开售。北京晨报记者在三里屯、西单苹果直营店看到,由于此次发售采用网上预约购买形式,现场未出现大量顾客排队情况。此外,店内顾客更是玩的多买的少。与往
报纸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便携设备、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得到极大程度的推广与应用,手机等移动平台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例如
目的:探讨医学运动疗法对腰骶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康复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共收住脊髓损伤患者3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1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
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双向半桥变换器拓扑结构,首先阐述了双向半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电源的并联特性及自主均流法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参数设计方法.以Buck/Boost变换器
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互联网越来越多地服务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网络群体性事件就是在这种媒介生态环境下产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在网络条件下发生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衰竭(liver failure,LF)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其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预后差.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与城市居民期望之间尚存在差距。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的几类典型模式为政府部门—居民服务模式、政府部门—企业/第三部门—居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