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2004年初新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要把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不断提高盈利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可见,随着社会各界在提高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等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公司管理层迫切需要对整个公司采用一种适应新经济的体系——基于价值基础的评价来突破会计利润和利润率的思维,以准确地评价企业,并从中挖掘出新型资本以及识别价值创造的新机会,从而更好地反映公司的价值和盈利性,解决现行财务评价手段存在的衍生问题。经济增加值(EVA,英文EconomicValue-Added的缩写)作为企业经济业绩的计量方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创造股东财富的战略以及在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的整个企业范围内改变企业行为的方法,其应用就成为了目前企业界与学术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本研究就旨在通过运用EVA指标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指出EVA评价指标在我国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得到公司应如何站在投资者的立场来最大化企业价值的启示。本文在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大量生动的案例紧密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比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得出了EVA对历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总结了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与毁灭的综合情况,并检验了我国电信与计算机类上市公司每股EVA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历年来呈现总体业绩下滑,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通过恰当地执行EVA评价指标,保持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一致,扩大价值创造的途径,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高效而持久的所有者文化,一方面使企业业绩评价摆脱会计惯例的变幻,真实反映所创造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又可促使利益相关者共同树立起资本成本的理念,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此外,中国的上市公司还应在重新审视资本成本的基础上,彻底将资本成本的概念贯穿到公司的经营、融资和投资活动中去,准确评价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识别公司多元化业务中的核心业务,引导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努力提高公司运作绩效。同时建议我国上市公司应逐步优化资产结构,重视和打造无形资产,实施“零库存”以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本文的特点在于不仅仅停留在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和预测上,更为重要的是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带来了新的评价理念和角度,并提供了企业创造价值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