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涉及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贸易一直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发展。此外,得益于贸易的专业化发展,产品的创新和高效生产,以及不断丰富的物品,国际贸易能帮助个人实现更高的生活水平。贸易自由化是指国家之间取消或减少贸易领域的限制,提高自由交易的水平。通过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贸易自由化如今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潮流。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宏观发展目标,特别是实现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贸易促进竞争,改善资源配置,并有利于形成比较优势的规模经济。它促使效率的提高,产品的改善和技术的改进,从而提高生产要素生产率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贸易自由化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利润,有利于形成更大规模的储蓄和投资,以及促进社会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贸易自由化是技术转让的一个重要渠道,它将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快的生产率增长。由于有来自国外的竞争,贸易自由化降低了国内生产商的市场竞争力,迫使他们扩大产量。因此,企业可以以较低的平均成本进行生产,这可能会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通过国内同行业企业间的资源配置,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此外,贸易自由化降低了国内商品的价格,会迫使高成本生产商退出市场,这会导致产出从低效向更高效生产商转移。因此,随着对贸易与日俱增重要性的认识,为了扩大和增强贸易,许多国家在全球范围和区域范围内更加相互紧密联系,在此过程中大部分经济体将从中受益。基于此目的而于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初始成员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文莱于1984年成为东盟成员国之一。越南则在1995年,缅甸和老挝在1997年加入东盟,柬埔寨在1999年成为其成员国之一。现在,东盟已成为代表东南亚10国的组织机构。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谈判后,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国也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2002年11月4日,东盟十个国家领导人与中国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目标是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环境,扩大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于2010年建成。在2004年11月29日,中国与东盟十个国家签署了《货物贸易协定》与《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确定货物的关税削减贸易方式的内容、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措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四阶段是自贸区升级版的建设阶段(2016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协议于2016年7月1日开始生效,作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新平台,将有效提升FTA,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持续上升,也有利于中国与东盟更紧密的经济关系的形成。因此,基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现状,本文采用GTAP模型和UNCOMTRADE数据库来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增长的影响。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中国和东盟自贸区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东盟十国的增长与出口格局,东盟国家大背景以及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的分析。然后,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及变化趋势。采用1995-2016年间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数据,基于UNCOMTRADE中SITC分类数据,研究了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本章将商品分为动植物油脂及蜡、饮料及烟类、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未分类的其他商品、非食用原料、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机械及运输设备、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杂项制品等十大类主要贸易产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竞争和互补性,分析了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商品贸易比较优势、商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结合度的变化趋势与规律。第五章引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对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在设计的三个模拟情景下,(S1:中国-东盟取消货物贸易关税,S2取消货物贸易关税以及贸易便利化,S3:中国-东盟取消货物贸易关税和贸易便利化以及铁路建设)分别分析其他国家进口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中国进口其他国家产品的进口关税、中国与东盟国家货物贸易通关时间与成本、中国与东盟国家实际进口关税与进口时间关税、中国与东盟国家实际出口关税与出口时间关税、对GDP的影响、各国国民福利的影响、对各国总进口的影响、对各国总出口的影响、对各国产业产出的影响、对产业进口的影响、对产业出口的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