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蝇王》发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一部探索人性的现代寓言。作者戈尔丁通过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人性在具体条件下的变异。人类的本性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各种潜在基因会随着生存条件的改变而或隐或现,一旦人性中的邪恶因子浮现并壮大起来,取代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理智,那么,人性发生变异是必然的,而由人性变异导致的恶果令人类悔之莫及,痛心疾首。戈尔丁怎样揭示小说中蕴含的人性主题?他主要通过编撰寓言故事,运用象征的手法来探索自然与文明交织下的人性。每个人都有想要生存下去的本能欲望,这是人类的自然天性,而人类在“活着”的天性基础上,又想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这就有了损害他人利益的可能性,需要文明的出现来匡正它。然而在文明社会里,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不是万能的,如两次世界大战就爆发在文明环境中。因此,戈尔丁就通过编撰寓言故事,让一群孩子们流落到远离文明的荒岛上展开他们的生存历程。孩子们由开始时的尚能和睦相处变成结尾时的互相残杀,他们摆脱了文明规则的束缚,变得野蛮、嗜血,致使荒岛社会变成了屠宰场。戈尔丁最后安排孩子们离开荒岛,回到文明世界中去,让他们认识到人性中潜藏的黑暗,并为人性的变异而忏悔。戈尔丁寄希望于人类内心的自我反省而获得救赎,通过心灵的反思而建立新的价值文明。发展的文明不再仅是依靠外在制度规范的约束性文明,而是转变成一种心灵强盛的内心的文明,它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戈尔丁的人性观体现了他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戈尔丁固然深刻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但他最后把解决之道寄托在道德领域,这是不能实现的。然而,戈尔丁对人性观的具体阐述——人性中的潜在因子会随着具体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异,对指导我们深刻地认识人类本性有巨大的意义。人性确实需要文明的监督和引导,人类只有建立起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我需求又能与他人保持满意联系的文明,在大灾大难面前,才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