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BP对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ason51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防治是当前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A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脂质浸润以及炎症介质分泌等机制,最终引起大、中动脉管壁上形成大量斑块。其中巨噬细胞摄取脂质并转化为泡沫细胞以及炎症反应是AS起始的关键事件。因此,研究抑制泡沫细胞形成和减少炎症反的机制应对于As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BCA1)是一种细胞膜结合蛋白,以ATP为能源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至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poA-1),最终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研究显示,上调巨噬细胞ABCA1表达,能够促进胆固醇流出,抑制泡沫细胞形成,降低炎症反应,减少AS斑块面积,提示ABCA1是抑制泡沫细胞形成和减低炎症反应的关键蛋白,能有效防治AS发生发展。新近研究显示,ABCA1蛋白半衰期较短,稳定性较低,容易通过泛素化途径发生蛋白降解。因此,寻找抑制ABCA1蛋白降解的机制,对于抑制泡沫细胞形成和减少炎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载脂蛋白A-1结合蛋白(apoA-1 binding protein, AIBP)是一种能与apoA-1结合的分泌蛋白。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AIBP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证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组织中AIBP高表达;AIBP能抑制家族性混合性高血脂症等脂质代谢紊乱疾病的发生发展;深静脉血栓患者血小板内AIBP含量增加,抑制血栓形成;AIBP还可以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斑马鱼胚胎胆固醇水平,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新生,提示AIBP可能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新靶点。因此,研究AIBP对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炎症反应及AS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AIBP结合apoA-1发挥其生物功能的具体结构和氨基酸位点尚未阐明。生物信息学研究显示,AIBP蛋白的115-123号氨基酸(CGPGNNGGD)可能是其与apoA-1结合的位点,且位于AIBP独特的Yje_N结构域中的Rossmann样折叠区域内,提示AIBP蛋白115-123号氨基酸可能是与apoA-1结合,发挥相应生物学效应的重要位点。因此,研究AIBP和缺失115-123号氨基酸的AIBP(AIBP(Δ115-123))对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ABCA1表达、ABCA1泛素化降解、炎症反应和apoE-/-小鼠AS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第一部分AIBP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观察AIBP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研究AIBP对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和潜在机制。
  方法:培养THP-1细胞,与160nmol/L的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共孵育12小时,诱导其分化为巨噬细胞。用50μg/ml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处理THP-1源性巨噬细胞48小时,使其吞噬脂质,大量荷脂形成THP-1源性泡沫细胞。构建AIBP表达载体,分离纯化AIBP蛋白,用不同浓度(0、0.05、0.1、0.2和0.4μg/ml)的AIBP和25μg/mlapoA-1共孵育THP-1源性泡沫细胞24h;0.2μg/mlAIBP和25μg/mlapoA-1处理THP-1源性泡沫细胞不同时间(0、6、12、24和48小时)后,经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至apoA-1的水平。用0.2μg/mlAIBP和25μg/ml去除apoB脂蛋白的人血清孵育THP-1源性巨噬细胞,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情况。从健康人体血液中分离原代单核细胞,用25μg/mlapoA-1和0.2μg/mlAIBP共孵育人原代巨噬细胞,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情况。25μg/mlapoA-1和0.2μg/mlAIBP共孵育THP-1源性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检测泡沫细胞形成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水平;q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ABCA1mRNA和蛋白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AIBP与apoA-1结合位点。构建AIBP(Δ115-123)表达载体,并纯化蛋白。生物素标记apoA-1(biotin-labeled apoA-1, b-apoA-1),检测AIBP和AIBP(Δ115-123)对b-apoA-1与巨噬细胞结合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AIBP和AIBP(Δ115-123)对apoA-1与ABCA1的结合情况。
  结果: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显示,AIBP和apoA-1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促进THP-1源性泡沫细胞内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在缺乏apoA-1的作用下,AIBP不影响THP-1源性泡沫细胞的胆固醇流出。去除人血清中的apoB蛋白,与AIBP共孵育THP-1源性泡沫细胞,显著促进细胞内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AIBP和apoA-1同样促进人原代巨噬细胞内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发现,AIBP上调ABCA1蛋白水平,但不影响ABCA1mRNA表达。油红O染色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AIBP和apoA-1显著抑制泡沫细胞形成,降低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等脂质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AIBP的115-123号氨基酸可能是其与apoA-1结合的重要位点。酶标仪和免疫共沉淀检测发现AIBP促进b-apoA-1与巨噬细胞膜结合,促进apoA-1与ABCA1结合;而AIBP(Δ115-123)不影响apoA-1与巨噬细胞膜及ABCA1结合。
  小结:①AIBP上调ABCA1蛋白水平,促进apoA-1与巨噬细胞膜及ABCA1蛋白结合,增加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抑制THP-1源性泡沫细胞形成。②AIBP的115-123号氨基酸是其与apoA-1结合的重要位点。
  第二部分AIBP对ABCA1蛋白稳定性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AIBP不影响ABCA1mRNA但上调其蛋白水平的可能机制。
  方法:用25μg/mlapoA-1和0.2μg/mlAIBP或AIBP(Δ115-123)与THP-1源性巨噬细胞共孵育24小时,随后加入20μg/ml放线菌素(cycloheximide, CHX)处理1小时,抑制细胞内所有基因转录,分别在处理后0、0.5、1、2和4小时提取总蛋白,Westernblot检测ABCA1蛋白水平,研究AIBP对ABCA1蛋白的稳定性的影响。4℃下用sulfo-SS-biotin标记THP-1源性泡沫细胞,用抗生素链霉菌素-琼脂糖(streptavidin-agarose)吸附生物素标记的蛋白,分别在0、5、10、30、60和120分钟洗脱,经Westernblot方法检测ABCA1蛋白含量,检测ABCA1蛋白从细胞膜上脱落进入细胞内的量。免疫共沉淀检测ABCA1蛋白泛素化水平。THP-1源性巨噬细胞与0.1μM的硼替佐米(bortezomib)共孵育4小时,抑制蛋白泛素化降解,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ABCA1蛋白泛素化水平,Westernblot方法检测ABCA1蛋白表达量,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ABCA1蛋白与CSN2蛋白的结合水平。THP-1源性巨噬细胞内转染CSN2siRNA后,Westernblot检测CSN2干扰效果,免疫共沉淀检测ABCA1蛋白泛素化水平,q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ABC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水平。
  结果:CHX抑制蛋白转录后,不同时间点检测ABCA1蛋白水平,发现AIBP显著稳定ABCA1蛋白。AIBP显著抑制ABCA1蛋白从细胞膜上脱落进入细胞内,稳定ABCA1在细胞膜上。免疫共沉淀研究发现,AIBP处理下,ABCA1蛋白泛素化水平显著降低。硼替佐米抑制蛋白泛素化降解后,免疫共沉淀、Westernblot和液体闪烁计数检测发现,AIBP不影响ABCA1蛋白泛素化水平、ABCA1蛋白水平和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免疫共沉淀研究发现,AIBP抑制ABCA1蛋白与CSN2相互作用。用siRNA成功干扰THP-1源性巨噬细胞CSN2蛋白后,AIBP不影响ABCA1蛋白泛素化水平、ABCA1mRNA和蛋白表达及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与AIBP组相比,AIBP(Δ115-123)不影响ABCA1蛋白稳定性、泛素化水平及其介导的胆固醇流出能力。
  小结:①AIBP稳定ABCA1蛋白在细胞膜上,减少ABCA1蛋白经CSN2介导的泛素化降解。②AIBP的115-123号氨基酸是AIBP稳定ABCA1蛋白的结构基础。
  第三部分AIBP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AIBP是否影响LPS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可能机制。
  方法:用100ng/mlLPS、25μg/mlapoA-1和0.2μg/mlAIBP或AIBP(Δ115-123)共孵育THP-1源性巨噬细胞16小时。qPCR和Elisa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 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等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和分泌;提取细胞质蛋白和细胞核蛋白,Westernblot方法检测NF-κBp65含量,研究AIBP对NF-κB核转位及活化的影响。Westernblot方法检测ERK1/2、JNK1/2和p-38等促分裂元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蛋白磷酸化水平,qPCR检测MyD88mRNA表达情况。15μMNF-κB抑制剂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共孵育THP-1源性巨噬细胞1小时,qPCR和Elisa分别检测IL-1β、IL-6、MCP-1和TNF-α等促炎因子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qPCR和Westernblot检测TLR4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提取细胞膜蛋白,Westernblot检测细胞膜上TLR4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毒素B(cholera toxin B, CTB)标记的脂筏含量。不连续梯度离心法分离脂筏,Westernblot检测脂筏中TLR4和小凹蛋白1(caveolin 1, CAV1)的含量。THP-1源性巨噬细胞转染ABCA1siRNA,Westernblot检测ABCA1蛋白,qPCR和Elisa检测IL-6和MCP-1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qPCR和Elisa检测发现,AIBP显著抑制LPS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内IL-1β、IL-6、MCP-1和TNF-α等促炎因子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内NF-κBp65含量发现,AIBP显著减少细胞核内磷酸化的p65,抑制NF-κB核转位。AIBP降低THP-1源性巨噬细胞内MyD88mRNA表达,抑制ERK1/2、JNK1/2和p38等MAPKs蛋白磷酸化。小白菊内酯抑制NF-κB活性后,AIBP不影响细胞核内磷酸化的NF-κB含量,不影响NF-κB核转位;AIBP不影响IL-1β、IL-6、MCP-1和TNF-α等促炎因子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qPCR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AIBP不影响TLR4mRNA和蛋白表达。分离细胞膜蛋白,Westernblot检测证实AIBP减少THP-1源性巨噬细胞膜上的TLR4含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AIBP减少THP-1源性巨噬细胞脂筏含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脂筏发现,AIBP显著减少TLR4在细胞膜脂筏处的含量。siRNA成功干扰ABCA1表达后,AIBP不影响IL-6和MCP-1等促炎因子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与AIBP组相比,AIBP(Δ115-123)不影响TLR4/MyD88/MAPKs/NF-κB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促炎因子表达和分泌。
  小结:①AIBP以ABCA1依赖的方式,减少TLR4在细胞脂筏上含量,通过MyD88/MAPKs/NF-κB通路降低促炎因子表达和分泌,抑制LPS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炎症反应。②AIBP的115-123号氨基酸是AIBP抑制THP-1源性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结构基础。
  第四部分AIBP对apoE-/-小鼠AS病变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以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探讨AIBP对apoE-/-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巨噬细胞浸润和迁移、炎症因子表达、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及AS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雄性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IBP组和AIBP(Δ115-123)组,分别转染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rAAV)、rAAV-AIBP和rAAV-AIBP(Δ115-123)。每组随机选取三只喂养普通饮食。其余apoE-/-小鼠喂养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随后在第4、8和12周,分别随机选取3只,提取主动脉和腹腔巨噬细胞(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MPMs),经Westernblot检测人AIBP和AIBP(Δ115-123)基因过表达情况。普通饮食组apoE-/-小鼠喂养4周后安乐死处死,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小鼠饲养12周,每隔一周对对其进行称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高脂/高胆固醇喂养的apoE-/-小鼠MPMs细胞内TC、FC和CE含量。提取各组小鼠血液,分离血清,化学发光发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水平。提取高脂/高胆固醇喂养12周的apoE-/-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100ng/mlLPS共孵育16小时,qPCR和Elisa方法检测IL-1β、IL-6、MCP-1和TNF-α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水平。提取MPMs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Westernblot检测NF-κB水平,研究AIBP对NF-κB核转位影响。分离高脂/高胆固醇喂养下各组apoE-/-小鼠主动脉,qPCR检测MCP1、CXCL1、CXCL2、ICAM-1和VCAM-1等趋化相关因子的表达。Transwell方法检测AIBP对MPMs迁移能力的影响。主动脉窦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68标记的巨噬细胞浸润情况。qPCR检测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MHC-II以及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Mrc-1表达水平。腹腔注射含[3H]胆固醇的J774巨噬细胞,检测血液、肝脏和粪便中的放射含量,研究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效率。分离各组小鼠主动脉弓,体视显微镜经下观察主动脉弓处AS斑块面积。纵向剖开整条主动脉(从主动脉弓到髂总动脉分支处),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内脂质蓄积情况。分别用HE、masson和油红O染色检测主动脉窦冰冻切片AS斑块面积、胶原含量和脂质蓄积情况。
  结果: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的第4、8和12周,Westernblot检测发现,人AIBP和AIBP(Δ115-123)成功稳定表达于apoE-/-小鼠主动脉和腹腔巨噬细胞中。化学发光法检测证实过表达人AIBP和AIBP(Δ115-123)不影响ALT、AST和ALP水平,不影响肝脏对脂质的代谢功能。AIBP上调普通饮食和高脂/高胆固醇喂养的apoE-/-小鼠主动脉和腹腔巨噬细胞内ABCA1蛋白表达,不影响ABCA1mRNA水平,促进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HPLC检测证实,AIBP降低高脂饮食apoE-/-小鼠MPMs细胞中TC、FC和CE含量。AIBP抑制LPS诱导下MPMs细胞IL-1β、IL-6、MCP-1和TNF-α等促炎因子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抑制NF-κB核转位。AIBP降低apoE-/-主动脉内MCP1、CXCL1、CXCL2、ICAM-1和VCAM-1等趋化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降低MPMs迁移能力,抑制AS斑块内CD68标记的巨噬细胞浸润,上调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MHC-II表达,下调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Mrc-1表达。过表达人AIBP和AIBP(Δ115-123)不影响apoE-/-小鼠体重,增加apoE-/-小鼠血浆内HDL-c含量,促进RCT。AIBP减少主动脉弓处斑块面积,抑制主动脉内脂质蓄积,减少主动脉窦内AS斑块面积和脂质蓄积,增加AS斑块内胶原含量,稳定斑块,抑制AS的发生。而AIBP(Δ115-123)不影响ABCA1蛋白含量、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炎症、RCT、脂质蓄积、AS斑块形成和稳定性,不影响apoE-/-小鼠AS发生发展。
  小结:①AIBP上调ABCA1蛋白,促进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增加血液中HDL-c含量,促进RCT,抑制apoE-/-小鼠AS的发生发展。②AIBP下调apoE-/-小鼠促炎因子和趋化相关因子的表达和分泌,降低巨噬细胞迁移能力,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炎症反应。
  结论
  1.AIBP上调ABCA1蛋白水平,促进apoA-1与巨噬细胞膜及ABCA1蛋白结合,增加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抑制泡沫细胞形成。
  2.AIBP稳定ABCA1蛋白在细胞膜上,减少ABCA1蛋白经CSN2介导的泛素化降解。
  3.AIBP以ABCA1依赖的方式,减少TLR4在细胞脂筏上含量,通过MyD88/MAPKs/NF-κB通路降低促炎因子表达和分泌,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4.AIBP促进RCT,降低炎症反应,抑制apoE-/-小鼠AS的发生发展。
  5.AIBP的115-123号氨基酸是其与apoA-1结合的重要位点,是AIBP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结构基础。
其他文献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具有煤种适应性广、低污染排放、负荷调节范围大等优点,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洁净煤炭燃烧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锅炉容量参数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对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发电比例的快速增加,对大型CFB锅炉的调峰特性、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大型CFB锅炉布风系统进行优化改进,以提高长期低负荷运行和快速调峰的可靠性。因此本文采用试验方法对6种不同结
电场作用下液滴形变在工业应用中广泛存在,例如电喷射、喷墨打印、燃油雾化、生物医药和输电线覆冰等,对液滴在电场中运动行为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设计、优化工业过程的各种设备。但是电场和流场是双向强耦合过程,液滴在电场中受到惯性力、黏性力、表面张力和电场力的耦合作用,使其运动行为十分复杂。  本文采用了VOF方法追踪相界面,同时耦合动态接触角模型,对液滴撞击表面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进一步耦合电荷输运方程、
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给能源短缺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引起的CO2大量排放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页岩气作为极具发展前景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以其储量大、碳含量低、能源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而采用CO2封存联合页岩气增产技术(CS-EGR)是一个潜在可行的解决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的双赢方案。但页岩纳米孔隙极低的渗透率导致页岩气初始产气量只占页岩气储量的5%-15%,页岩气开采的研究重
学位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利用低品位能源等途径和技术是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巨大消耗的关键。有机朗肯循环(ORC)是一种很有前途,得到了广泛研究的技术。  本文以碳足迹(CF)和水足迹(WF)为环境指标,建立了基于?环境分析的ORC系统CF和WF模型,并进行敏感性研究。针对等指标权重和不等指标权重的多目标优化情形,分别提出了与之对应的多
有机朗肯循环(ORC)是余热利用技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际循环过程,可能会发生超温现象,引起有机工质分解。有机工质的热解会降低ORC循环的热效率,ORC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安全性会被热解产物中的不凝性气体和固体沉积物严重损害。因此,对有机工质热分解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密度泛函(DFT)及ReaxFF反应分子动力学(RMD)的方法,研究了R410A,HFO-1234yf/R32,HFO-1336m
学位
我国的工业余热资源丰富,利用潜力巨大。有机朗肯循环(ORC)作为有效利用中低品位余热发电技术,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余热回收系统,ORC受上级系统影响大,同时存在较强的耦合性和严重的非线性,这给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带来困难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开展了ORC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分别建立了适用于混合工质亚临界循环和超临界循环的动态模型,分析不同热源干
学位
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复杂问题的求解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因此,站在复杂系统的角度探讨控制理论并且从控制论角度不断研究复杂系统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必然要求。复杂系统通常具有高度非线性、时变性、强耦合、约束性以及不确定性,而且易受外界扰动影响,目前尚无统一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本文基于前人已有研究
网络化控制系统是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通过通信网络相连构成闭环的控制系统,凭借低成本、易安装、易拓展、易维护等优点受到广泛的欢迎。而无线多跳网络控制系统是一种使用无线多跳网络进行信息通信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无线多跳网络在部署上的限制更小、应用场景更广泛、容错性更强,用其构建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有着巨大潜力的应用前景,极具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多跳网络在为控制系统引入许多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参与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是理解和认识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关键。蛋白质三维结构通常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然而,实验的方法通常耗时耗力,且花费不菲。因此,通过计算机设计相应的算法,以序列为起点,蛋白质三维结构为目标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是生物信息学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对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  1)本文分析了蛋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  固有免疫应答系统在早期抗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但梅毒患者在感染初期往往无明显症状,说明Tp可能存在某些免疫逃逸的机制。传统观点一直认为Tp主要依赖菌体表面抗原的变异来逃避宿主固有免疫应答系统的作用。Tp92是首个被筛选出来的Tp外膜蛋白,有研究者把Tp致病株与非致病株进行全基因组比对,认为该蛋白的基因可能与Tp的致病相关,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