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气候变化对中国特有物种——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气候因子、地理地形因子、植被因子作为环境变量,结合川金丝猴的现有分布点位数据,借助MAXENT和GARP两个生态位模型,对川金丝猴的现有分布范围进行模拟,并对A1B、A2和B1三种气候情景模式下2030和2050年的川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的变动进行预测。本研究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川金丝猴的影响的研究方法,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川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措施,以期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其他濒危物种的影响提供参考,也为濒危物种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结论有:(1)对气候栅格数据降尺度结果得出:到2050年,研究区年均气温增加约2℃,年降水减少约5%。其中,A1B模式下波动最大,而A2的结果与当前水平相差最大,B1的变化较温和,且气候变化程度最轻。(2)对研究区内Holdridge生命地带类型的预测结果,以及川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预测结果也支持上述论断,即A2模式与当前水平的一致性最低,B1模式下一致性最高。川金丝猴现有分布区最主要的生命地带类型为温带湿润森林、亚高山潮湿森林和温带潮湿森林。气候变化后研究区内最明显的变化是适应温暖干燥气候条件的生命地带类型亚热带干旱森林和暖温带干旱森林面积增加。而川金丝猴现有栖息地的生命地带类型可能向高海拔收缩且破碎化。变化最大的A2模式下川金丝猴保护区内主要生命地带类型的变化特征为:到2050年保护区内主要的生命地带类型温带潮湿森林和亚高山潮湿森林持续集中向温带湿润森林转化,温带湿润森林向暖温带干旱森林转化。因此气候变化趋势如果持续,川金丝猴现有分布区内的生命地带类型将转化为以温带湿润森林和暖温带干旱森林为主。(3)本实验采用的预测物种分布的生态位模型中,MAXENT模型对川金丝猴现有分布区的模拟效果(AUC=0.994)优于GARP模型(AUC=0.937)。相对而言,MAXENT模型结果以0-1间的概率值来表示,更适用于判断物种生境适宜程度,而GARP模型结果以0/1输出,更适用于对物种分布的有/无进行判断。(4)研究区内的海拔、最干季降水、最热月均温3个环境变量因子对川金丝猴分布的适宜区间较窄,是川金丝猴分布的重要限制因子。川金丝猴现有分布区的3大片区中:岷山-邛崃山--大小凉山片区的白水江--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片群,斑块面积大且连通性好,川金丝猴栖息地的适宜度高;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以北到秦岭山脉的保护区片群间,经武都、康县到陕西的宁陕、户县都连成一片适宜斑块,但在海拔低于1000m的成县和略县境内形成较明显的隔离带;神农架片区的适宜栖息地相对破碎,沿高海拔区域呈不规则分布;此外,无川金丝猴分布样点,但为川金丝猴的高适宜栖息地类型,可以作为川金丝猴的潜在分布区加以保护的区域有:川陕交界处从宁强、广元县起,到西乡、镇巴县,包括米仓山、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呈带状分布的适宜斑块,以及湖北的竹山、竹溪南部、神农架林区东部、长阳、巴东和湖南五峰交界处的零散斑块。(5)3个气候模式中,A2模式下气候变化对川金丝猴影响最大,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最多,而B1模式下气候变化对川金丝猴的栖息地影响最小。气候变化后,川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表现为向更高海拔地区迁移,适宜栖息地斑块更加破碎化。总的来说在A2模式下川金丝猴的适宜栖息地面积由82234km2下降到2030年的25994km2,仅当前水平的31.5%,到2050年下降到当前水平的25.1%,为20667km2。到2050年,适宜栖息地集中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上的区域,包括四川的雪宝顶自然保护区以南到喇叭河自然保护区间的区域。原陕西境内秦岭片区、湖北重庆交界的神农架片区内适宜栖息地消失,仅在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北沿,以及湖北奉节--恩施交界,恩施—鹤峰交界的高山区有小面积的潜在适宜栖息地分布。(6)四川白羊、片口、宝顶沟、千佛山和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适宜栖息地最为稳定,可以作为川金丝猴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避难所加以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