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现有文献资料,着重选择晏阳初与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为主攻方向,针对其创办背景、发展历程、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办学特色等问题展开较为深刻地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层地揭示该学院独具特色的办学经验和历史价值以及晏阳初对我国农村教育所作的突出贡献。本文共分六个部分,5万余字。第一部分,本文从民国初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特点、抗日战争爆发时河北定县“育才院”中断发展、农村建设人才日益缺乏等方面,阐述了重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创办的背景原因;第二部分,本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是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时期和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时期,阐明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创办及发展历程;第三部分,本文从校址选择、设施构建、经费来源、师资队伍等方面,主要研究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行政管理;第四部分,本文从师生概况、课程设置等方面,总结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教学管理;第五部分,本文从实践场所、实践方法等方面,评述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教学实践;第六部分,本文从办学特点、历史启迪、最终命运等方面,对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初步评价。通过以上六个部分的探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创办,是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与农村建设的实践结果。在民国时期教育分布不均衡、目标不实际、民智待开化等问题显现情况下,晏阳初将平民教育思想运用于农村地区建设,把开发民力与建设农村相结合,以乡建学院为平台,培养训练实际的乡建人才。但抗战的特殊境遇中断了正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定县“育才院”的发展,乡村建设人才日益缺乏。后来,晏阳初辗转重庆北碚歇马乡大磨滩河畔,建立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通过一系列构建、管理、培养等独具特色的办学措施的实行,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实用建设人才,对农村地区教育及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我们今天农村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以有益的经验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