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二者是否协调,不仅会影响当前宏观经济的稳定,而且还会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世界各国都密切关注本国投资和消费的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保障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发展。我国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问题曾引起学术界的广泛争议,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我国当前存在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问题。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投资与消费的不协调问题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提高了对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加大了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政府和舆论也越来越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也在不断推出,但近年来资金大量流向虚拟经济,导致实体经济部门资金供给不足,影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按照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建立模型、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构建起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的研究框架,从以下方而对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首先,本文认真梳理和简要评述了国内外有关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相关性的文献,界定了相关的概念,借鉴了投资与消费的相关理论,对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本文的基本命题,即扩大实体经济投资能促进居民消费。居民消费的变化会引起实体经济投资的变化:消费总量的增加会引起实体经济投资的增加;消费结构的优化也能促进扩大实体经济投资。并设定了本文的理论模型。然后,运用197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里的相关数据对实体经济投资和居民消费进行了现状分析,并对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扩大实体经济投资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总量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优化都能促进扩大实体经济投资。最后,进行了实体经济投资和居民消费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