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贺氏菌是一类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其致病性依赖于Ⅲ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s, T3SS)。T3SS是一种能分泌细菌毒力因子的多蛋白复合体,是细菌致病的重要毒力武器。许多动植物致病菌利用T3SS对宿主侵袭致病。细菌的T3SS由分泌器装置(apparatus)、转位子(translocators)、效应子(effectors)、分子伴侣(chaperones)等构成。T3SS分泌的效应子具有诱导侵袭、介导吞噬逃逸、促进细菌在宿主细胞内运动和细胞间播散、干扰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等功能。志贺氏菌在侵袭致病过程中,利用T3SS向宿主细胞释放超过25种毒力蛋白,这些毒力蛋白称为效应子(effectors),目前仅对少数效应子的功能有研究报道,大部分效应子功能未知。志贺氏菌IpaH家族蛋白由毒力大质粒和染色体上的基因共同编码,福氏志贺氏菌2a 301株的毒力大质粒上共有5个ipaH拷贝:ipaH1.4、ipaH2.5、ipaH4.5、ipaH7.8和ipaH9.8,染色体上有7个ipaH的拷贝。IpaH家族成员氨基端为6~8个富含亮氨酸蛋白(LRR)的结构域,羧基端为839个碱基构成的保守区。目前已知志贺氏菌IpaH家族蛋白由T3SS分泌,但对其功能研究并不多见。有报道IpaH7.8能够促进志贺氏菌吞噬逃逸、IpaH9.8能与哺乳动物剪接因子U2AF35结合干扰宿主的免疫反应、染色体IpaH能够抑制宿主炎症反应等,但对于毒力大质粒编码的IpaH4.5的功能,尚未见到详细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利用基因缺失突变技术、细胞侵袭实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技术手段对IpaH4.5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IpaH4.5的功能,首先需要构建ipaH4.5缺失突变株和互补株。我们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ipaH4.5缺失突变株,利用能够在志贺氏菌中复制且携带卡那抗性基因的pAK载体,构建了ipaH4.5缺失突变株的互补株。经PCR证实突变株中ipaH4.5缺失,互补株中ipaH4.5回复。利用RT-PCR技术对突变株和互补株中ipaH4.5的转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突变株中的ipaH4.5没有转录活性,互补株中ipaH4.5的转录活性得到恢复,表明突变株和互补株构建成功。接下来我们对突变株、野生株和互补株的生存和侵袭相关表型进行了比较,分析ipaH4.5对志贺氏菌生长、代谢、侵袭力和毒力的影响。通过测定突变株、野生株、互补株的生长曲线和生化实验,我们发现ipaH4.5不影响志贺氏菌的生长和代谢。利用体外应激实验,我们又发现ipaH4.5也不影响志贺氏菌的对极端环境如热休克、低pH值、氧压力、渗透压等的抗力。HeLa细胞和鼠J774.A.1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表明,ipaH4.5缺失突变株、野生株和互补株入侵细胞的能力无明显差异。我们进一步测定了突变株、野生株和互补株感染鼠J774.A.1细胞后,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与突变株相比,野生株和互补株能够抑制鼠J774.A.1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等炎性因子,提示IpaH4.5具有抑制宿主炎症反应的功能。通过小鼠肺感染模型和豚鼠角膜实验,进一步证实IpaH4.5能够抑制宿主炎症反应,志贺氏菌缺失ipaH4.5后引起小鼠肺组织和豚鼠角膜炎症反应增强。为深入探讨IpaH4.5抑制炎症反应的机制,我们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IpaH4.5对NF-κB信号途径的影响。构建带有Flag标签和GFP标签的IpaH4.5的真核表达载体。Flag-IpaH4.5和Flag空载体分别转染293T细胞后,用相同剂量TNF-α刺激细胞,与空载体相比,IpaH4.5能够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ipaH4.5转染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IpaH4.5能够抑制宿主细胞的NF-κB信号途径。我们随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GFP-IpaH4.5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结果表明,IpaH4.5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提示IpaH4.5在细胞内通过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来执行功能。为阐明IpaH4.5抑制NF-κB信号途径的机制,我们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了细胞内与IpaH4.5相互作用的蛋白。我们以ipaH4.5基因全长为诱饵,从人脾cDNA文库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共得到52个候选基因,通过回筛实验初步验证筛选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测序、序列比对、功能分类,发现筛选到的蛋白基因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功能:凋亡、免疫调控、细胞黏附、转录调控等。其中包括NF-κB的p65亚基、PMSB9、HLA-C、UXT、POMP等蛋白基因,我们选择感兴趣的p65蛋白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体外的GST pull-down实验和体内的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验证IpaH4.5与p65亚基确实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p65亚基上与IpaH4.5相互作用的结构域位于p65的第1~190个aa之间。随后我们又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IpaH4.5与NF-κB的p65亚基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证实IpaH4.5通过结合p65直接抑制NF-κB信号途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志贺氏菌IpaH家族蛋白成员之一—IpaH4.5与其他一些已报道的志贺氏菌T3SS效应子蛋白一样,能够干扰宿主的天然免疫、抑制宿主的炎症反应。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IpaH4.5通过与NF-κB的p65亚基相互作用直接抑制NF-κB信号途径,进而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有关IpaH家族蛋白功能最新的研究表明,IpaH家族蛋白成员具有非常独特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生物化学实验证据表明IpaH选择性地利用宿主中一类特殊的泛素结合酶,通过泛素化途径导致靶蛋白降解,进而在志贺氏菌对宿主的免疫抑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还不清楚IpaH作为一种特殊的E3泛素连接酶,能够泛素化哪些宿主靶蛋白。我们通过研究筛选到与IpaH4.5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这些蛋白很可能是IpaH型E3泛素连接酶作用的底物。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通过泛素化实验来证实这一猜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揭示了IpaH4.5抑制宿主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使我们对IpaH4.5的功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为阐明研究志贺氏菌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研制志贺氏菌疫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