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是加拿大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称她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受到欧美国家女权运动的影响,加拿大国内的女权运动日益兴起,那些深受女权主义影响的作家开始在作品中探讨女性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的复杂问题。门罗主要关注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小镇普通人的生存状况,特别是女性隐含悲剧的平常生活。其中女性生存状态及其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与精神世界是她一直关注的重点。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从叙事学、女性主义、地域背景、哥特主义、现实主义等角度来研究门罗的短篇小说,但忽略了对其短篇小说人物内心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研究。因此,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心理现实主义理论为主,以门罗第十部短篇小说集《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四个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况,进而揭示出女性的内心世界受到外部现实的影响,以及她们的内心活动与心理变化反映外部现实。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门罗和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动机和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论文的结构。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旨在介绍心理现实主义的主要内涵,并对门罗短篇小说中的心理现实主义特征进行尝试性的理论界定,并阐释这一理论对研究门罗短篇小说的可行性。第二章至第五章是平行章节,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与心理现实主义理论,讨论门罗四个短篇小说中主要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现实的关系。第二章分析《家具》,认为叙述者漂泊不定的心理是因小镇传统习俗与城市文明的冲突引起的,进而发现叙述者的父亲与艾尔弗莱达因受传统与现代社会矛盾的影响而将他们的爱情隐藏。第三章分析《荨麻》,论述叙述者困顿、苦闷的心理是由建构独立完整自我引起的,揭示她与麦克受传统道德、伦理影响将爱情搁浅。第四章解读《留存的记忆》,分析梅里埃尔因人生变化无常产生的模糊、含混的心理,以及她将短暂邂逅的爱情留存在记忆中。第五章分析《熊从山那边来》,描写菲奥娜因老年痴呆症与多年隐匿于心中的苦闷使其心灵受到重创,她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与奥布里相互依赖的荒谬关系映射出格兰特曾在婚姻中背叛了菲奥娜。第三部分是结论:四个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对女性主义的认识与对待生活、婚姻的态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首先,就她们的共性而言,这些女性是生活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小镇的普通人,深受女性主义的影响,她们努力改变自身命运,实现身体与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其次,就她们的独特个性而言,这四个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代表门罗笔下常见的三类女性:第一类是指生活在男权社会的传统女性,第二类是指有强烈女性意识但摆脱不了传统束缚的中年女性,第三类是指坚决与传统决裂的年轻一代知识女性。这些女性人物对女性主义的认识分别经历了从沉睡、模糊到彻底觉醒的发展轨迹。通过研究门罗的短篇小说得出如下生活启示:新世纪的女性应尊崇独立与自由、解放思想,应有自己的事业,实现经济与人格上的独立,不应再依附家庭和男人而生存。这些女性只有在除家庭以外更多的地方实现自我价值,才能获得平等、自由与尊重,从而丰富其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