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颢与北宋神哲两朝政局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w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颢是宋英宗与宣仁皇后高氏的次子。早在治平年间(1064-1067),赵颢与当时还是藩王的神宗两人过于相近的政治地位与待遇就引起了朝臣的担忧。神宗即位以后,已经成年的赵颢仍然留居禁中,这引发了朝臣间激烈的政治斗争。在神宗之子赵俊赐名授官以后,赵颢虽然作出主动上书要求出外就第的姿态,但是最终仍然得以留居禁中。此后不久,“李逢赵世居案”案发,神宗借机诛杀宗室赵世居及其亲党,其中多少包含震慑赵颢的考虑。元丰八年(1085)帝位传袭之际,宫廷内外风起云涌,政局动荡,赵颢也以此被迫出外。然而,赵颢本人虽然出外就第,其政治势力在高氏垂帘时期却日渐膨胀。元祐年间(1086-1094),曾任赵颢属官的官员纷纷出任中枢要职,高氏最亲信的太监陈衍,也出身赵颢王府,这在北宋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北宋官员选任体制下,这些重要职位一般是由宰执提议、高氏任命的。在这一形势下,洛党人士尹材上书劝诱高氏废黜哲宗改立赵颢,并在上书之后不久举十科得官。以上事实暗示,元祐年间高氏与宰执可能谋划扶植赵颢甚至废黜哲宗。哲宗亲政后对赵颢本人礼遇有加,但他的亲党命运却悲惨的多:唯一在世的儿子赵孝骞因为赵颢妻冯氏与他人通奸而降爵;冯氏遭到的惩处虽无从得知,但应该也很严厉;其女婿石澈,因为受到哲宗本人的猜忌,甚至不被允许担任领兵的武官;曾有“徐邸官”任职经历的官员,也纷纷被贬出外。赵颢是北宋中后期政局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更重要的是,理清与其相关的种种政治纠葛,无疑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北宋中后期的纷乱政局。
其他文献
<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目前,解题教学的重头戏是通性通法的教学.这样的教学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出现的是千生一面、众生同思的状况,培养出的是畏惧创新
1月29日,延边州召开第二届“美丽村官”事迹报告会暨“美丽庭院”工作交流会,表彰“十佳美丽村官”和“十佳美丽庭院”.据了解,自延边州开展创建美丽乡村活动以来,新农村建设
创新学报编辑,必须具有竞争意识,前瞻意识和特色意识,只有具备这些意识,才能担当得起编辑创新学报的重任.
精准扶贫数据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数据,分析和发现其中蕴含的价值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数据失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异常数据检测有助于提高数据质量、改善挖掘结果。因此
中国的山区分布广泛,在国土面积中占比高,传统意义上,山区县域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本底条件有限,使之长期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区域。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从供应商的角度出发,针对一个供应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分散式二级供应链,提出使用价格歧视策略来激励零售商参与信息共享。根据Stackelberg主从对策模型,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约束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强的专业,但培养方案已不能满足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借鉴国外相关高校的电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