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抑郁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较高发生率,大量研究证实抑郁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患者术前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连续收集了自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间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单病区接受首次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258例。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周岁;(2)既往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因语言障碍而无法完成问卷;(4)精神疾病史;(5)住院期间死亡。有2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最终共232例患者进入我们的研究。每位研究入选患者至少在接受手术前3天完成抑郁评估和血液样本的收集。本研究中应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scale (PHQ-9)量表来评估抑郁,根据PHQ-9评分分为重度抑郁(PHQ-9评分≥10分),轻度抑郁(PHQ-9评分:5~9分),无抑郁(PHQ-9评分≤4分)。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确定CABG患者术前重度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每位研究参与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研究人群平均年龄(60.8±8.6)岁,女性占18.5%,CABG患者术前总的抑郁发生率为36.6%。其中42例(18.1%)患者属于重度抑郁,43例(18.5%)患者符合轻度抑郁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敏C反应蛋白是冠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术前发生重度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比值比[OR]2.99,95%置信区间[CI]1.06-8.38;高敏C反应蛋白:OR1.15,95%CI1.06-1.26).结论:本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抑郁的发生率与国外报道相近,女性、高敏C反应蛋白是CABG患者术前重度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并且与炎症反应相关,然而,目前冠心病患者血液中炎症因子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抑郁的发生风险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与术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术前采集患者血样,以检测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细胞间粘附因子1、白介素1p、Y干扰素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本研究应用PHQ-9抑郁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PHQ-9评分结果为观察终点,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CABG患者术前高炎症蛋白水平与术后抑郁发生的关系,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相关炎症因子对抑郁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258例CABG患者,23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并全部完成了随访。23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8+8.6)岁,其中女性比例为18.5%(43/232),CABG患者术前重度抑郁发生率为18.1(42/232),患者术后6个月重度抑郁发生率为18.1%(42/232)。女性患者术后重度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20.9%:17.5%,P=0.594)。术后重度抑郁患者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无抑郁患者(4.89mg/1:2.97mg/1, P=0.015)。高敏C反应蛋白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6个月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15,95%置信区间[CI]:1.05-1.25)。同样,在调整了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用药或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等因素后,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仍与术后6个月重度抑郁独立相关(OR:1.16,95%CI.1.05-1.28)。本研究未发现其他炎症因子如细胞间粘附因子1、白介素1β、Y干扰素与CABG患者术后重度抑郁相关(细胞间粘附因子1:OR1.00,95%CI1.00-1.00;白介素1β:OR0.98,95%CI0.92-1.04; γ干扰素:OR0.9895%CI0.93-1.04).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术后6个月重度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ABG患者术后重度抑郁的发生可能与术前炎症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