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上游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玉溪市澄江县抚仙湖一级支流尖山河小流域为珠江上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通过对其综合治理前后的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对同类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选择珠江上游玉溪市澄江县抚仙湖一级支流尖山河小流域为典型研究小流域,对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后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不同防治措施的蓄水性能以及小流域的产流产沙规律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综合治理前后典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从植被群落的配置状况和垂直结构的完整性来看,乔木林均优于灌木林,优于荒草地;综合比较不同立地类型植被的物种丰幅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杉木次生林和云南松一桉树林优于其它的立地类型,而云南松次生林的乔木层结构则较为单一;不同立地类型植被的总生物量是云南松-桉树林最大为226.94t/hm<2>,其次是杉木次生林、云南松次生林、灌木林,荒草地最小为9.84t/hm<2>,云南松-桉树林的生物量是荒草地23.06倍。 (2)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均是梯田和垂直结构完整的乔木林地优于其它立地类型,杉木次生林的土壤容重最小为1.33g/cm<3>,云南松次生林、云南松-桉树林、梯田次之,灌木林、荒草地再次之,坡耕地最大为1.56g/cm<3>;云南松次生林的土壤总孔隙度最大为54.42%,其次是梯田、云南松-桉树林、杉木次生林、坡耕地、荒草地,灌木林最小为46.72%。不同立地类型由于地被物以及受人为干扰不同,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垂直分布差别较大,林地、荒草地、坡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较高,灌木林地和梯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在垂直分布上,除坡耕地外其它地类土壤的土壤有机质都遵循陆地土壤有机质的垂直分布规律,即表层(0~20cm)>中层(20~40cm)>下层(40~60cm)。 (3)不同立地类型植被和枯落物层的自然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趋势均为乔木林最大、灌木林次之,荒草地最小。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最大蓄水量和土壤有效蓄水量的变化趋势为云南松次生林最大,其次是梯田、云南松-桉树林、杉木次生林,坡耕地、荒草地和灌木林最小,云南松次生林的土壤最大蓄水量最大为5442 t/hm<2>,分别高于梯田、云南松-桉树林、杉木次生林、坡耕地、荒草地、灌木林1.7%、3.9%、5.6%、10.34%、15.59%、16.48%;云南松次生林的土壤有效蓄水量最大为486t/hm<2>,荒草地最小为231t/hm<2>,云南松次生林的有效蓄水量高于荒草地110.39%。云南松次生林的总蓄水量最大为5478.46t/hm<2>,灌木林的总蓄水量最小为4679.87t/hm<2>,云南松次生林的总蓄水量分别高于杉木次生林、云南松-桉树林、梯田、坡耕地、荒草地、灌木林2.21%、2.27%、2.38%、11.08%、16.23%、17.06%。 (4)2005年的降雨集中在6、7、8、9四个月,2006的降雨较为分散,分布在5、6、7、9、10五个月;2005年的降雨总量为1106.00mm,2006年的降雨总量比2005年的降雨总量减少了28.11%。2005年和2006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坡面径流深及侵蚀模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坡耕地>人工幼林>灌草丛>云南松次生林;2005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坡面径流深及侵蚀模数均大于2006年。2005年尖山河小流域的降雨量为1106.00mm;径流量为1848189.10m<3>,折合径流深98.15mm;产沙量为15326.99t;输沙模数为813.97t/km<2>。2006年尖山河小流域的降雨量为863.30mm;径流量为1015042.85m<3>,折合径流深53.91mm;产沙量为7564.28t;输沙模数为401.71t/km<2>。2006年尖山河小流域的径流量、产沙量和输沙模数分别比2005年减少了82.08%、103.79%和102.63%。径流量的多少由降雨条件、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下垫面的特征决定,不同条件下的降雨,其流量过程线不同;产流时间滞后于降雨时间的长短随雨型和雨强的不同而不同。小流域的产流量与降雨量、平均雨强、最大10min雨强、最大60min雨强呈显著线性关系;小流域的产沙量与产流量、平均雨强、最大10min雨强、最大30min雨强、最大60min雨强、降雨量呈显著线性关系;小流域的产沙量与径流深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 (5)治理后的土地利用现状与治理前相比,耕地、荒山荒坡、疏幼林面积呈减少趋势,分别减少96.53hm<2>、164.57hm<2>、487.36hm<2>;林地面积显著增加,增加了748.47hm<2>,增加的748.47hm<2>中有96.53hm<2>来源于坡耕地,有164.57hm<2>来源于荒山荒坡,有487.36hm<2>来源于疏幼林;水田、水域、非生产用地及难利用地面积保持不变。在相同指标的衡量下,治理前的土地质量等级主要为三等地和四等地,占总面积的62.45%;治理后主要为二等地和三等地,占总面积的72.82%。治理后与治理前相比,二等地明显增加,一等地和三等地也有较大幅度增加;四等地明显减少,五等地也有较大幅度减少;六等地保持不变。从总体上看,治理后的土地质量等级比治理前提高了一个等级。 (6)综合治理后尖山河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功能提高了一个等级,从治理前的Ⅱ级提高到治理后的Ⅰ级。 通过以上对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蓄水性能、小流域的产流产沙规律和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小流域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等方面的分析表明,尖山河小流域的整体生态效应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采取了补植补种、封育治理、坡改梯、保土耕作、营造经果林等多项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是目前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最佳方法。
其他文献
背景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类特异感染人皮肤、粘膜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多瘤病毒亚科,其分子量大约为8000bp。目前已有100多种HPV亚型被鉴定,其中约40余种与人类生殖器
粘毛黄芩(Scutellaria viscidula Bunge)是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的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其根中含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药理上已证实黄芩苷有抑菌、降压、镇静、抗癌、抗炎等作用,同时对人类免疫缺失病毒(HIV)逆转录酶及乙肝病毒(HBV)的三种抗原(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黄芩苷新功能的不
为了解我国北亚热带地区退化灌木林改造成常绿阔叶人工林后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以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差异,本文以灌木林补植改造后形成的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发生了以升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近45年来年均温已上升1.3℃以上,90年代中期甚至发生变暖突变,影响了森林
一、词汇教学的意义及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所以语言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一般来说,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也是反映其英语水平的标志之一。词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规定数量的单词,而且要使学生掌握学习词汇和快速有效记忆单词的方法;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或构词法知识推测词义和理解句意的能力,因此,词汇教学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词汇教
期刊
本文以弹性蛋白酶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产弹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高产菌种的诱变选育,并在现有的条件下,对粗酶的固定化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特殊生态环境中分离得到了19株产弹性蛋白酶菌株,有三株产酶活力达到15u/ml,并对其中一株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干酪素最有利于该菌株产酶,酵母膏作为生长因子对产酶的影响不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适浓度配比为:2.0%干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