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双音节动词释文中用括号标注出来的信息,简称释义括注。本文采用穷尽性数据统计方法对《现汉》双音节动词的释义括注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统计和分析工作:释义括注的使用规模、内容类型与分布比例、使用位置类型与分布比例、内容类型与使用位置的对应情况、动词释义方式与释义括注使用的关联性等。通过研究,发现《现汉》双音节动词释义括注的使用具有以下特点:(1)《现汉》(第5版)双音节动词共有15919个,其中含有释义括注的双音节动词有2726个,总计含释义括注2917个,双音节动词的释义括注率约为18%,低于《现汉》(第5版)23%的总体释义括注率。(2)《现汉》双音节动词释义括注中出现的内容主要包括动词的语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动词的出处、来源、对动词释文中某成分的说明以及一些不能确定类型的内容。一般来说,一个释义括注含有一种内容类型,也存在部分释义括注含有多种内容类型的情况。动词的各类意义信息在释义括注中的分布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揭示动词的语义信息的释义括注最多,其次是说明语用信息的释义括注。动词动元成分在释文中出现的比例很高,但在释义括注中的出现率还是很低。(3)从使用位置来说,《现汉》双音节动词的释义括注可分为前括注、中括注、后括注。总体上说,《现汉》动词的释义括注大量被置于释文之后,后括注中含有的内容类型的种类也最多;其次是使用前括注;使用中括注的数量最少,含有的内容类型的种类也最少。由此可见,从适用范围和承载功能来看,后括注最强,其次是前括注,中括注最弱。目前,《现汉》对安放动词释义括注基本上遵循释义括注成分在释文中的位置与实际使用中与动词的位置关系一致性的原则;不与动词发生实际使用中语法关系的释义括注一律放在释文之后;含有释义术语的括注无论其是否与动词词目发生语法关系,都置于释文之后。动词释义括注的位置使用体例还比较统一。(4)动词释义方式与释义括注使用的关联性问题。相对来说,采用语词性释义(或同义词对释)的动词所含有的释义括注比例明显高于采用扩展性释义或两种释义方式并用的动词所含有的比例。两种释义方式同时使用的动词出现释义括注的比例最低。单独采用扩展性释义与两种释义方式并用的动词释文中出现括注的比例相差不大。从释义括注使用的平衡性、理据性和易读性三方面分析了目前《现汉》双音节动词释义括注使用的有效性,总结了《现汉》动词释义括注使用参数:动词的动核、语素义(或字面意义)与非语素义、语用信息、语法信息、动元(包括各种搭配成分和状态元)、相关语义场的词语信息、词典所需其他意义信息(包括动词的文献出处、来源、对释文中某成分的说明、词目的相关“参见”类提示语)、动词的释义方式、释文的完整性和可读性以及释义术语等。提出新的《现汉》动词释义括注使用规则:(1)从释义括注使用与否看,一般来说,不使用释义括注的动词词义成分有:动核、语素义(或字面意义)、蕴含意义、动词特有搭配成分;使用释义括注的动词词义成分有:语用信息、语法信息、非语素义显现的状态元成分、期待搭配、常用搭配和可能搭配成分、相关语义场的词语信息以及词典所需的其他辅助性信息等。有些信息中存在的特殊情况文章中有具体说明。(2)一般来说,采用语词性释义(或同义词对释)的动词需要更多地考虑释义括注的使用,而且在释义括注的内容方面,应说明被释语词与对释语词之间最具有区别性特征的词义内容。采用扩展性释义方式的动词在使用释义括注时,尤应注意动词的搭配成分与动核之间的亲疏关系,以此来确定释义中的搭配成分是否有必要加括号进行标记。(3)从释义括注使用位置看,语用信息、语法信息和词典所需的其他信息都放在释文主体后,其中对释文中某成分的说明随成分的位置而定。动词的各种搭配成分总体上按照与实际使用中与动词的位置关系一致的原则。但是,不能绝对化。词典学层面上,释文的可读性、流畅度、释义术语等都将影响一个释义括注的位置。使用本文的动词释义括注规则对以后《现汉》动词释义括注的编纂预计会产生几方面的结果。首先,动词释义括注的使用体例上更加统一,释义括注的平衡性、理据性将得到有效提高。其次,词典使用者对动词使用释义括注的理据和意义有一个明确地认识,因而对括注中的内容与被释动词之间的关系和地位将有更清晰的理解,进而提高查阅效率。第三,使用新的动词释义括注规则将可能导致动词释义括注量有所增加,即将会高于目前《现汉》18%的动词释义括注率。第四,如果动词语义的计算机实现系统、信息库填充模块能够得以建立和形成,动词释义括注使用的理论参数也可以实现计算机化,从而实现动词释义括注的计算机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