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首超50%,这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希冀,事实上城市也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经济社会的非均衡发展,特别是城市管理体制的落后,使得城市管理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城管执法人员与乱摆卖人员冲突的新闻时见报端、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始终难以根除、城市垃圾急剧增多大有围城之势……诸如此类的问题使人们不得不去反思,城市管理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制度主义学派认为,制度在规范人的行为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都应该从制度上进行反思。笔者也认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管理体制的落后是造成当前城市管理中诸多问题的根源,城市管理要从根本上改观必须从管理体制上进行变革,这是本文的一个研究假设。当前,我国城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于政府的一元化管控,虽然在城市管理中出现了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趋势,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集权的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之下,城市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对政府机制的依赖,城市管理权力向政府集中,政府权力向上级集中,政府试图通过层层管控来实现城市管理的最优化,而事实上这种集权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城市管理的本质是公共服务的供给,城市管理体制的本质实际上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城市管理作为一种与普通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供给,理应赋予城市最基本的治理单元——社区更多的权力,实现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本文的社区实际上是社区区域,是地域意义上的社区概念)。笔者认为,这是解决当前城市管理问题的治本之道。
在具体的治理机制上,笔者认为应该在社区区域范围内建立“社区区域共治”的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是“一核多元”的治理体制。所谓的“一核多元”体制就是以社区综合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三大主体为依托,以社区党、政、社联席会议为载体,由社区非营利组织、业委会、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相互配合、多元互动、广泛参与的治理机制。“一核”就是要强调基层党委、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多元”就是要强调社区居民、非营利组织、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不同主体之间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从而更好地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笔者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式,以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该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措施、特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社区区域共治体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进一步改革的对策建议。
在论文章节安排上,笔者严格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论文总体可以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分析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理论基石:概念界定和分析工具。本部分首先对论文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体制、社区、公共服务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本文的分析工具——新区域主义城市治理理论进行了论述,探讨了该理论对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及其与本文研究对象的契合性;再次,探讨了城市管理的公共服务属性,分析了不同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及其优缺点。
第三部分,演变轨迹: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逻辑。本部分主要是对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一个总体性分析。具体来说:首先,分析了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的含义、基本结构和特点;其次,分析了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最后,对当前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深圳市龙岗区基层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的演绎分析。本部分首先分析了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其次,对深圳市龙岗区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进行了介绍;再次,深入分析了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的特点、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第五部分,它山之石:国外城市基层管理模式及借鉴。本部分分别介绍了美国和新加坡的城市基层管理模式,美国代表了城市基层管理的自治模式,而新加坡则更多地体现了城市管理中政府主导的特点,并提出了其对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的借鉴意义。
第六部分,对策分析:城市管理社区区域共治管理体制的构建路径。本部分首先探讨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社区区域共治的基本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社区区域共治模型出发,分析了政府转型的策略问题;最后,探讨了该模型下社会参与机制的构建问题。
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展望。本部分对论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制度主义学派认为,制度在规范人的行为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都应该从制度上进行反思。笔者也认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管理体制的落后是造成当前城市管理中诸多问题的根源,城市管理要从根本上改观必须从管理体制上进行变革,这是本文的一个研究假设。当前,我国城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于政府的一元化管控,虽然在城市管理中出现了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趋势,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集权的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之下,城市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对政府机制的依赖,城市管理权力向政府集中,政府权力向上级集中,政府试图通过层层管控来实现城市管理的最优化,而事实上这种集权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城市管理的本质是公共服务的供给,城市管理体制的本质实际上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选择。城市管理作为一种与普通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供给,理应赋予城市最基本的治理单元——社区更多的权力,实现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本文的社区实际上是社区区域,是地域意义上的社区概念)。笔者认为,这是解决当前城市管理问题的治本之道。
在具体的治理机制上,笔者认为应该在社区区域范围内建立“社区区域共治”的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是“一核多元”的治理体制。所谓的“一核多元”体制就是以社区综合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三大主体为依托,以社区党、政、社联席会议为载体,由社区非营利组织、业委会、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相互配合、多元互动、广泛参与的治理机制。“一核”就是要强调基层党委、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多元”就是要强调社区居民、非营利组织、驻区单位等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不同主体之间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从而更好地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笔者采用了实证分析的方式,以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该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措施、特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社区区域共治体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进一步改革的对策建议。
在论文章节安排上,笔者严格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论文总体可以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分析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理论基石:概念界定和分析工具。本部分首先对论文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体制、社区、公共服务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本文的分析工具——新区域主义城市治理理论进行了论述,探讨了该理论对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及其与本文研究对象的契合性;再次,探讨了城市管理的公共服务属性,分析了不同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及其优缺点。
第三部分,演变轨迹: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的发展逻辑。本部分主要是对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一个总体性分析。具体来说:首先,分析了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的含义、基本结构和特点;其次,分析了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最后,对当前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深圳市龙岗区基层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的演绎分析。本部分首先分析了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其次,对深圳市龙岗区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进行了介绍;再次,深入分析了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的特点、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第五部分,它山之石:国外城市基层管理模式及借鉴。本部分分别介绍了美国和新加坡的城市基层管理模式,美国代表了城市基层管理的自治模式,而新加坡则更多地体现了城市管理中政府主导的特点,并提出了其对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的借鉴意义。
第六部分,对策分析:城市管理社区区域共治管理体制的构建路径。本部分首先探讨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社区区域共治的基本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社区区域共治模型出发,分析了政府转型的策略问题;最后,探讨了该模型下社会参与机制的构建问题。
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展望。本部分对论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