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应用,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我国民间舆论表达最活跃的场所之一。无论是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还是突发事件,网络用户都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接触到,并且通过新闻跟贴、论坛发贴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见,从而在网上迅速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其所形成网上舆论以及进而产生的舆论压力,常常使大到各个政府部门和机构、社会组织,小到公众人物甚至是普通市民都无法忽视。庞大的人口基数、网络用户的高涨热情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如此巨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网络舆论成为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不容忽视的现象。相比较来说,西方国家的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也是高度发达的,其网络用户通过互联网这个新兴的媒体参与政治,也是参与社会交往、社会活动等的重要平台和通道之一。但是从规模上来讲,是很少并且很难能达到如此的广泛程度。我国的网络舆论不仅仅局限于热点议题,而且还延伸到与这些议题相关的组织行为活动。网络舆论与传统新闻媒体之间是互动的,评论者之间,“意见领袖”与网民之间,当事双方之间等也可以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各个方面的交流形成一定范围内的反馈和互动,从而产生所谓的“舆论流”,最终对现实中事件的进程、结果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舆论在我国具有如此大的规模、如此深刻的影响力,与我国的国情是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制度等更方面也更加健全和完善,但是由社会转型而带来的各种矛盾逐渐积累也日益地凸显出来,甚至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是呈现出激化状态的。由于相关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的暂时缺位,导致民意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其表达的平台尚不足以满足庞大数量的民众的多种诉求,这就使得部分民意很难通过较为正规的制度渠道,进入公共视野,到达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而相对的,在正规的制度渠道以外,受制于自身的特点和环境方面的因素,传统舆论空间也不可能完成提供充分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艰巨任务,对公共领域的决策和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实施民意的释放。而网络则具有这样的优势,当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在我国迅速普及之时,网络平台就成为公众发表言论、表达意见、释放情绪的快捷通道。由于发展得过于迅猛,远远超越了其他相关的配套建设,就造成了网络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比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来得更猛烈,更尖锐的局面。群体行动赋予人类社会以特殊的性质,任何群体做事的方式的改变必然影响到整个社会。在传统的舆论结构中,往往拥有话语权的是权势阶层、知识精英等,而现代网络则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开始拥有某种话语权。由于网络所具有的门槛较低、空间无限等特性,使得民众在其中获得其他平台所不能比拟的广阔的舆论空间,以及相对更少的外来约束、更多的舆论自由。网络舆论日益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也越来越被各方面所重视,作为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一定的程度上,网络舆论是促进了我国的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但是,它也带有一定的负面因素。由于一定程度上缺乏现实的法律和道德约束,加之网络可以匿名的掩护,使部分网民可以变得随心所欲。网友自由随意发言、目的性不强、主题分散、导向不明,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社会舆论分散、隐私披露、谣言增多、偏激和非理性、谩骂与攻击、群体的盲从与冲动等问题相继出现。人类生物学家盖·哈定曾将人类盲目滥用人类公共资源的现象称为公共牧场的悲哀,有的学者把这个说法借用过来,将网络道德困境称为公共电子牧场的悲哀。因此,如何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从而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最大程度的避免或者是约束其破坏性影响,发挥其积极地作用,促进网络舆论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我们所面临的的一个必须要结解决的重大课题。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网络舆论的发展,已经由自由开放阶段向监管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过渡,对于网络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经是全球的共识,我国的网络舆论建设也必须遵循其发展的规律,顺应历史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