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目标为考察特征识别与特征重组复杂度是否为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导句语类(Comp,亦缩略为C)的两个关键要素。基于不同学者对句法-形态接口广泛的探索,本研究以屈折形态学中的词汇-实例化模型(Stump 2001)为蓝本,借鉴Chomsky(2007b,2014)主张在后句法阶段语音外化句法运算结果的操作,尝试重新定义句法-形态接口,即:在前句法阶段实现抽象句法属性与形态的映射,在后句法阶段将句法运算的结果通过形态-音系运算按个体语言要求显性实例化。以此为指导,本研究在当前最简方案生物语言学框架下重构参数方案,即整合前句法微观词汇参数与后句法语音外化参数。依据这一新的参数整合方案,重新审视生成语法视角下备受关注的“特征重组假说”(Lardiere 2005,2009a, 2009b),提出“特征识别-重组复杂度假说”(Feature Recognition and Reassembly Complexity Hypothesis,FRRCH),探索二语中介语发展的路径,充实二语变迁理论的具体内容。数据收集结合口头提问与书面语法判断,综合利用语音线索与对最小对立对(minimal pairs)的直觉判断,探究学习者习得英语C的过程。209名被试参加英语水平测试,通过筛选,排除不符合分数段要求以及口头提问与书面判断数据不全者,初、中和高级三组被试共计94人的数据进入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被试对英语C中[TNS],[EPP]以及[Decl]和[Q]/[Wh]等的识别成功度与C语类习得呈正向相关关系;并且,被试C语类习得程度呈现从低至高的递增态势。这就表明,当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C时,依据Kayne(2005a,2013)认为语言中存在隐性句法成分的观点,当母语(L1)特征为隐性,二语(L2)相应特征为显性时,较难习得L2句法结构。研究结果似乎证实了FRRCH关于前句法阶段的特征识别与C语类习得关系的预测。此外,被试口头产出一般疑问句中C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产出特殊疑问句中C的正确率,以及被试对英语内嵌句中T-C移动抑制判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T-C错误移动判断的正确率。这就说明,如果前句法阶段相关形式特征识别不成功,特征深度重组复杂度越高,C语类习得难度越大。这也似乎验证了FRRCH有关前句法阶段的特征识别、特征深度重组复杂度与C语类习得关系的预测。在阐释中国英语学习者如何习得英语C时,FRRCH以乎比“特征重组假说”的阐释更加细致,比一般习得理论(如迁移说)提供更加具体的解释。这一发现与当前“接口假说”(Interface Hypothesis)所持的普遍性结论一致:涉及(语言模块之间)接口的属性比仅涉句法结构的属性给L2学习者带来更大的学习负担,总体上更难习得(Montrul 2002,2004;Sorace 2006;White 2011;戴曼纯2014)。这也表明,FRRCH的理论基础——重新界定的句法-形态映射与参数整合方案有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