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扁平苔藓临床病理特征,为进一步探讨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及指导其治疗提供依据;(2)探讨炎性细胞因子(TNF-α、ICAM-1)、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Th1型细胞因子(IL-12)在扁平苔藓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经临床、病理确诊为扁平苔藓患者83例,结合所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按不同条件分组,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2)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9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组织和10正常人皮肤组织中TNF-α、ICAM-1、Caspase-3、Bax、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3)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29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组织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IL-12p40mRNA、IL-12p35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4)分离29例扁平苔藓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2蛋白水平。结果:(1)83例扁平苔藓患者临床病理分析结果①一般资料:发病男女无性别差异(χ2=0.11,P>0.05),男女比例为1.08:1,平均年龄为42.84±15.97岁;以30-39岁年龄之间最多;平均病程33.54月;病程<1年组与≥1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②发病部位以两处或两处以上同时受累最多见,占34.94%;其次为口腔和四肢受累,各占19.28%;躯干和臀、腹股沟、外生殖器受累各占12.05%;面部受累最少,占2.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5,P<0.05);③皮损以紫红色、紫褐色丘疹、斑片者最多,占61.45%;以糜烂、溃疡为主者占12.05%;灰黑色、灰青色、灰褐色丘疹、斑片为主者占7.23%;其它少见非典型皮疹占19.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4,P <0.05);④67.47%的患者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27.71%的患者诉严重瘙痒,4.82%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⑤100%病例病理象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和真皮浅层炎症细胞浸润;54.22%病例见胶样小体形成;63.86%的病例存在明显表皮病理学改变;3.61%出现表皮下裂隙或水疱;⑥首诊即靠临床特点即可确诊扁平苔藓44例,仅占53.10%。(2)TNF-α蛋白在扁平苔藓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29例扁平苔藓皮损组织中,TNF-α阳性表达率为93.10%,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TNF-α阳性表达率仅为3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0,P<0.05)。(3)ICAM-1在扁平苔藓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29例扁平苔藓皮损组织中,ICAM-1阳性表达率为89.66%,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均未检测到ICAM-1阳性表达,阳性率为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0,P<0.05)。(4)Caspase-3在扁平苔藓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29例扁平苔藓皮损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86.20%,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为2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5,P<0.05)。(5)Bax在扁平苔藓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29例扁平苔藓皮损组织中,Bax阳性表达率为93.10%,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Bax阳性表达率为5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0,P<0.05)。(6)Cyclin D1在在扁平苔藓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29例扁平苔藓皮损组织中,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79.31%,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Cyclin D1表达阳性率为3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5)。(7)IL-12p40mRNA在扁平苔藓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29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处均表达IL-12p40mRNA,而10例正常皮肤组织均不能检测到IL-12p40mRNA,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03,P<0.05)。(8)IL-12p35mRNA在扁平苔藓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29例扁平苔藓患者皮损组织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均表达IL-12p35 mRNA,但皮损组和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3.71,P>0.05)。(9)IL-12蛋白在扁平苔藓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中的检测29例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液IL-12平均水平为57.14±19.64pg/mL,而1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IL-12平均水平为30.10±7.45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5,P<0.05)。结论:(1)83例扁平苔藓患者以30-3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2)发病部位以两处或两处以上同时受累居多;临床表现多样,以紫红色、紫褐色丘疹、斑片者最多;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3)扁平苔藓病理特征为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和真皮浅层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可见胶样小体形成、表皮病理学改变等;(4)必须临床与病理相结合才能正确诊断扁平苔藓;(5)TNF-α、ICAM-1在扁平苔藓皮损局部异常高表达,可能促进皮损局部慢性炎症发应,与扁平苔藓发病有关;(6)Caspase-3、Bax在扁平苔藓皮损局部异常高表达,可能促进皮损局部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与扁平苔藓发病有关;(7)Cyclin D1在扁平苔藓皮损局部异常高表达,可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周期的进程,促进其增殖,可能有助于维持表皮形态的完整性,在机体抗扁平苔藓过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8)IL-12p40mRNA在扁平苔藓皮损局部异常高表达和外周血PBMC分泌IL-12增高,可能与扁平苔藓发病过程中Th1型自身免疫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