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办性质幼儿园作为经济体制转型的产物,生存艰难,其存在的大量非在编教师更是遭受着薪酬待遇低、社会地位无保障以及“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对待。在这种情况下,非在编教师的工作热情受到严重挫伤,工作积极性严重下降。研究表明,有效的激励能够充分调动非在编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需求是非在编教师激励的起点,而满意度是非在编教师对园所激励的态度、体验,其反映的是园所激励措施的有效程度。因此,本研究从公办性质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角度出发,研究其激励需求和激励满意度的现状与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效激励的建议。 研究者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公办性质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激励需求特征主要表现为:需求程度强烈;需求具有职业生存取向;外部支持是首要需求。激励满意度特征主要表现为:整体满意度较高;心理环境最为满意,物质环境最不满意;年龄与激励满意度呈“U”型曲线关系。 在此基础上,从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幼儿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幼儿园激励措施以及非在编教师的学历、职务、月工资水平、教龄、年龄、职称等个体因素方面分析了影响激励特征的因素。最后,基于非在编教师的激励特征及影响因素,从政府、主办单位、幼儿园三方面提出了有效激励的建议。政府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在编教师身份地位;加大财政支持,保障非在编教师的薪酬待遇;加强宣传,营造尊重非在编幼儿教师的社会氛围。主办单位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协助幼儿园进行教师激励;同时给予幼儿园自主权,使其落实教师激励措施。幼儿园应基于非在编教师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构建公平公正的组织制度;重视工作本身的激励作用;引导非在编教师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