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天牛的分类学研究主要以外部形态为主,然而由于形态特征的局限性,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所得到的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某些天牛类群的归属及天牛科内部的亲缘关系一直存在争议。线粒体基因包含丰富的遗传信息,常用于昆虫的分类鉴定中,其特征分析结果还可以进一步用于探讨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然而目前GeneBank数据库中已登录的天牛科线粒体序列比较有限,而且关于天牛科高级阶元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至今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线粒体COI、COII和16SrRNA为分子标记,研究了66种天牛的线粒体序列特征及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PCR扩增,得到了66天牛的线粒体COI、COII和16SrRNA基因全长或部分序列。在66种天牛中,31种属于沟胫天牛亚科,24种属于天牛亚科,5种属于锯天牛亚科,3种属于幽天牛亚科,2种属于花天牛亚科,1种属于瘦天牛科。COI、COII和16SrRNA基因平均长度分别为1547.19bp、581.64bp和505.89bp,保守位点比例分别为46.71%,34.36%和41.98%,A+T含量分别为66.61%、69.97%和72.66%,具有一定的碱基偏向性。COI和COII基因密码子第3位点A+T偏向性最高,进化速率最快,密码子第2位点进化速率最慢。COI基因密码子含量最高的是ATT(I)7.85%,然后是TTA(L)6.84、GGA(G)5.97、TTT(F)5.58,TGC的含量为0。COII基因密码子含量最高的是ATT(I)10.26%,然后是是TTA(L)7.06、TTT(F)4.95、GAT(D)3.81,半胱氨酸(Cystine,C)含量为0。COI和COII基因起始密码子多是ATT(I),COI终止密码子主要是TAA,少数以TA结尾,不含TAG。(2)利用MEGA5.05软件统计了COI、COII和16SrRNA基因转换和颠换发生次数,发现转换发生次数均小于颠换,R值(转换/颠换)分别为0.93、0.73和0.52。转换主要发生在T-C之间,颠换主要发生在T-A之间,各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饱和趋势,尤其是COI、COII密码子第三位点。COI、COII、16SrRNA以及联合序列的转换、颠换值均与P距离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说明碱基的突变未达到饱和,可以用于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3)利用MEGA5.05软件统计了COI、COII、16SrRNA和联合序列的未校正p-distance,4种距离表所表现的信息大致相同。以联合序列为分析对象时,花天牛亚科和幽天牛亚科与叶甲科具有最小的遗传距离,瘦天牛科与天牛科各亚科均有着较高的遗传距离(0.249~0.268),且比较稳定,说明瘦天牛科级地位的合理性。狭胸天牛与三种锯天牛亚科成员平均遗传距离为0.223,达到亚科级差异水平,应将狭胸天牛独立为亚科。天牛科内,花天牛亚科和幽天牛亚科间遗传距离最近,天牛亚科和花天牛亚科、幽天牛亚科距离较近,沟胫天牛亚科内平均遗传距离小于天牛亚科内平均遗传距离。(4)利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 BI)构建了天牛科分子进化树,COI、COII、16SrRNA和联合序列的分析结果各不相同,但由联合序列所构建的ML树和BI树具有最高的置信度,且联合序列ML树和BI树间差异最小,与形态学分类拟合度最高。在联合序列ML和BI树中,当以叶甲科为外群时,幽天牛亚科和花天牛亚科从进化树基部依次分化,沟胫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为单系群。瘦天牛科优先与锯天牛亚科聚集在一起,但是并没有得到较高置信度支持,狭胸天牛并没有优先与锯天牛亚科结合,因此应从锯天牛亚科中独立出来。天牛亚科中,绿天牛族和双条天牛族互为姊妹群,天牛族和折天牛族互为姊妹群,虎天牛族为单系群。沟胫天牛亚科中,长角天牛族、伪昏天牛、刺胸毡天牛位于系统树的基部,瓜天牛族和坡天牛族互为姊妹群,多节天牛族和骇天牛族互为姊妹群,沟胫天牛族和白条天牛族、粉天牛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楔天牛族为单系群,并处于进化树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