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通过对1994到2014年文献中运用针灸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TTH)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针灸治疗TTH的处方规律。②通过观察针刺对TTH大鼠张颌反射的疼痛阈值和潜伏期的影响以及血浆中NO、ET水平的变化,探讨血管舒缩功能与紧张型头痛的关系,阐释针刺治疗TTH的效应机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检索源,检索1994到2014年间发表的运用针灸疗法治疗TTH的相关期刊文章,并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初步总结出针刺治疗TTH的处方规律。实验研究方法:①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针刺组、模型组、风府穴组和假穴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风府穴组、假穴组建立TTH模型。造模后,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风府穴组给予针刺风府穴,假穴组给予针刺假穴。②用生物信息采集分析系统记录出张颌反射的疼痛阈值和潜伏期。③用NO和ET试剂测量大鼠血浆中NO和ET的水平。结果:文献研究结果:①针刺治疗TTH针灸处方中所取主穴使用频次排在前10位的是:百会、风池、太阳、合谷、太冲、头维、阿是穴、率谷、四神聪、神庭。②出现频次最多的经脉为督脉、足少阳胆经和经外奇穴。③无论单纯针刺还是配合其他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总有效率均超过了80%。动物实验结果:①模型组的JOR疼痛阈值显著降低(P<0.01),潜伏期无差异(P>0.05),但有缩短的趋势;风府穴组JOR疼痛阈值升高(P<0.05),潜伏期较针刺前亦延长(P<0.05);针刺后假穴组疼痛阈值升高(P<0.01)。②模型组注射ATP后TTH大鼠NO和ET均升高(P<0.05),风府穴组给予针刺风府后,NO和ET比模型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治疗TTH的选穴规律为:①选穴上,百会、风池、太阳频次最高,肢体远端以合谷、太冲频次最高。②归经方面:选穴集中在足少阳胆经、督脉、经外奇穴上。针刺能使痛阈升高,潜伏期延长,缓解TTH,风府穴组给予针刺风府后,NO和ET比模型组水平显著降低,此是针刺作用于TTH的可能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