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GIS为手段,尝试构建了陇南市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评价模型,以局部空间自相关为方法,分析探讨了陇南市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陇南市分为8个耕地保护综合分区,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措施。结果表明:(1)陇南市耕地自然质量的7等别中:1等地面积为52.47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0.94%;2等地面积为185.86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3.34%;3等地面积为954.96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17.14%;4等地面积为2625.92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47.14%;5等地面积为1476.62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26.51%;6等地面积为274.64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4.93%;7等地面积为0.22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不到0.01%。耕地利用水平的9个等别中:1等地面积为304.13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5.46%;2等地面积为690.34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12.39%;3等地面积为1021.81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18.34%;4等地面积为1124.47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20.19%;5等地面积为1063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19.08%;6等地面积为1131.41 km~2,面积最多,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20.31%;7等地面积为203.44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3.65%;8等地面积为24.3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0.44%;9等地面积为7.78 km~2,占陇南市耕地总面积的0.14%(2)研究区内耕地质量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就耕地自然质量而言,高分值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陇南市东南部区域;低分值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水资源相对匮乏的礼县和宕昌县。此外,耕地自然质量指数空间正相关类型(HH和LL型)聚集性较强,负相关类型(HL和LH型)则无明显分布规律,分布零星。就耕地利用条件而言,高分值耕地主要分布在耕地集中连片度高,且城镇周边的优势耕地占用较少的西和县和礼县部分地区,以及成县和徽县中部。此外,与耕地自然质量指数空间自相关情况相似,陇南市耕地利用水平指数空间自相关类型(HH和LL型)聚集性较强,负相关类型(HL和LH型)则无明显分布规律,分布零星。(3)利用耕地自然质量指数和利用水平指数分别做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陇南市划分为综合示范区(HH-HH型)、重点开发整理区(HH-LL型)、适度开发整理区(HH-F型)、适度非农业建设区(F-HH型)、综合改良区(HL-F型)、适度改良区(F-LH型)、非农业建设区(LL-F型)和退耕还林区(F-LL型)共8个耕地保护综合分区,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