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唆犯的未遂形态

来源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y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唆犯的未遂是共同犯罪理论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一向就有争论。从理论界争鸣的情况来看,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教唆犯的性质所坚持的不同立场导致了对教唆犯的未遂的不同理解,突出表现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不同理解。本文作者通过对传统教唆犯理论所隐含问题的提出,本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教唆犯的未遂形态的传统归属进行思考。人们习惯于从立法之实然对教唆犯进行研究,这种唯“立法”是从的学术研究,使得人们对教唆犯的未遂形态的认定仅限制在《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上,也就是说,我国刑法理论上通常主张《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就是对教唆犯的未遂形态的规定。从本条的立法精神来看,我国刑法认可了被教唆人没有实施被教唆之罪也成立教唆犯未遂的主张。然而,这一规定并非合理,因此,需从应然的角度对教唆犯作出高于立法的评析与反思。本文从教唆犯未遂理论研究概览、教唆犯未遂理论前提探讨、教唆犯未遂的犯罪构成研析和教唆犯未遂形态之立法建议四个方面来论述教唆犯的未遂形态。对于教唆犯的未遂形态的认定,不应囿于立法之实然规定,应该站在理论之应然高度对教唆犯予以定位。
其他文献
张载是宋儒中人性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者,他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开创了中国古代人性论研究的新阶段.许多学者把张载的人性论定性为二元论,这种定性存在着内在矛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财经类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财经类电视节目也因此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从引领业内风潮的《对话》到首创"娱乐+财
目前,关于智能纤维及智能纺织品的研究得到一定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行业。本文重点分析该方面研究进展以及其主要性能,和其在纺织品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方向
<正> 我们以中药灌肠为主,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0例,与对照组26例相比,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患儿均为我院住院病人。依据入院日期之奇偶,随机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危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SICU 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80例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按诊疗常规使用抗菌药物治疗;B组通过监测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