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乡一体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广袤的农村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农村居民的关注,建成宜居乡村成为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心愿。然而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传统治理模式的固化,明显削弱了宜居乡村建设的成效及其巩固。建设宜居乡村之后如何进行治理,保障宜居乡村建设的成效,成为了难题。通过介绍P市宜居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探讨P市宜居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对突破P市当前治理困境,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现实意义。论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选题背景、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内涵。对城乡一体化以及宜居乡村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D?埃格斯的网络化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阐释。第三部分,P市宜居乡村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概括P市宜居乡村治理的现状,剖析P市在宜居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乡村建设特色缺乏、乡村环境整洁度欠佳、乡村设施供给和使用率不高、乡村建设资金较为短缺这些主要问题。第四部分,P市宜居乡村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在网络化治理理论视角下,将问题主要原因概括为宜居乡村治理网络化框架不完善、治理网络连接不畅、治理责任机制不健全及治理各主体能力不足。第五部分,P市宜居乡村治理问题的解决对策。从构建宜居乡村治理网络化框架、强化宜居乡村治理主体间纽带连接、健全宜居乡村治理网络与责任共担机制、加强宜居乡村主体网络化治理能力四个角度提出解决P市宜居乡村治理问题的对策。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充分调研P市宜居乡村治理现状的情况下,构建P市宜居乡村治理的网络化治理格局和框架,力图提高宜居乡村治理的水平和精准度。宜居乡村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村民组织和村民各方共同努力,形成良性互动和治理合力,借助网络化治理理论,站在崭新的视角下,探索并不断创新宜居乡村的治理模式,对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工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