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聚乙烯残留物的高效分离与检测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5758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地膜材料技术和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地膜从过去的块状崩解实现了“米汤”状“溶解”入土壤环境,对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大幅度降低,然而“溶解”后的粉末状聚乙烯残余物是否继续降解成为新一轮争议的热点。本课题旨在探究一种研究土壤中聚乙烯残留物降解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为可降解地膜的开发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本研究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批准号:2007BAE42B04)的资助下,主要针对环境降解地膜降解后产物的提取及检测进行了研究,从聚乙烯本身的溶解性质出发,研究了环境中聚乙烯残留物的提取方法和检测方法,并通过实际应用来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  1.三检测器联用的高温凝胶渗透色谱是检测聚乙烯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有效手段,一份样品连续进样8次,其Mw,Mn,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3%,0.5%和0.3%,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对3份样品进行测定,其Mw,Mn,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4%,5.9%,0.6%,说明仪器的重复性良好;测得LLDPE的Mw为117443,分散系数为4.0,PEW1的Mw为4892,分散系数为10.5,PEW2的Mw为3536,分散系数2.0。  2.聚乙烯溶解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优于纯溶剂,筛选的最佳溶剂为正庚烷:甲苯=2∶8(V/V);溶解温度和溶解时间对LLDPE的析出率几乎没什么影响,溶解温度超过180℃后会对LLDPE结构产生一定影响;聚乙烯溶解后静置16h析出率最高,最佳析出条件是-20℃+无水乙醇。  3.对加热回流提取法,土壤消解法和高温索式提取法的提取率和聚乙烯结构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对分子量5000左右的PEW的回收率分别为:95%,80%和92%;红外,XRF,TG,DSC,高温凝胶渗透色谱等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各有优劣;最后通过对操作流程,适用范围,安全性等方面的对比,选择高温索式提取作为最佳提取方法。  4.通过高温索式提取法对土壤中的三种聚乙烯进行了提取,分别研究了提取时间对提取率以及聚乙烯结构的影响,聚乙烯与土壤比例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土壤类型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聚乙烯的提取率都是随提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的,到一定时间后,提取率趋于稳定,其中PEW1和PEW2在2.5h后提取率到达最大,分别达到92.5%和75.9%,而LLDPE在4h后提取率达到75%,并且提取时间对聚乙烯结构无太大影响;聚乙烯与土壤的比例以及土壤类型对聚乙烯的提取率都没有显著的影响,表明高温索式提取法稳定可靠,作为聚乙烯残留物的提取方法是可行的。  5.将聚乙烯残留物的提取及检测方法应用于根窖实验和堆肥实验中,以考察此种方法的实际可行性。结果表明,LLDPE在根窖的土壤中埋藏3年后,结构和分子量均未发生较大变化;PEW在中坑埋藏3年后,也未发生明显降解,在深坑中埋藏3年后,出现了羰基峰,说明其发生了降解。在室内堆肥实验中,光降解粉末出现了明显的羰基峰和分子量下降,说明在堆肥4个月和6个月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而普通粉末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了LDPE和LLDPE本身结构稳定,不易降解。在室外堆肥实验中,光降解粉末在堆肥6个月后出现了羰基峰和分子量下降,说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解,而普通粉末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综上所述,利用高温索式提取法对环境中聚乙烯残留物进行提取是可行的,利用红外,DSC,高温凝胶渗透色谱等表征手段来检测聚乙烯结构变化也是有效的,将提取方法和检测方法结合起来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环境中聚乙烯残留物降解行为的有效手段。
其他文献
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中国西部城市,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已成为我国污水再生利用政策的首选,对保障城市景观水体用水需求,维持和改善景观生念具有重要的意义。采取有效的措
CoPt合金薄膜具有矫顽力高、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大和良好的抗氧化性等优点而备受青睐并广泛应用于微电机系统的器件、磁头、读卡器和数据存储介质。近几年来,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CoPt磁性薄膜在许多国家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并发现此类钴铂合金薄膜在Pt含量基本在20at.%左右,且不需要经过高温退火就具有较高矫顽力。然而CoPt合金薄膜的成本毕竟较高,通过W元素的掺杂得到CoPtW磁性薄膜的矫顽力基本
DNA分子自组装是指利用核酸序列的可设计性以及碱基配对的高度可控性,自下而上,实现多种维度DNA纳米结构的程序化精确构造。利用DNA分子自组装技术可以构建从一维到三维不同形
现今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在整个新材料的研究及应用领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通过纳米材料的制备使之具备其他一般材料所没有的优越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化工、军事、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纳米SiO_2和纳米TiO_2是典型的无机纳米材料,因此广泛应用于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同时纳米SiO_2和纳米TiO_2的制备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地发展,形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纳米TiO_2是一种最受重视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 water behavior and strong seismic activity during the past more than 20 years in North China, we have found similar water level descending variation of a
期刊
本文采用传统固相合成法制备铌镁酸铋基陶瓷材料,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Si(111)衬底上制备铌镁酸铋基陶瓷薄膜,并对铌镁酸铋基陶瓷材料进行了激光冲击处理实验研究。   首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资源成为社会
期刊
随着生产和工艺的进步,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铜始极片与种板作为有色冶金行业的重要中间产品,其表面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传统表面质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