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朋友圈是一个以视觉符号为主要UGC内容的社交网络,用户通过上传照片来与好友交流,进行自我呈现,进而通过视觉符号的展现搭建出属于青年人特有的社群文化。本文以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视觉符号、青年亚文化理论和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为理论基石,结合霍尔的编码解码思想,对收集到的来自上海、北京、南通、海外的4000余张相片进行内容分析,提炼出青年用户最经常拍摄和发布的照片主题。同时,利用深度访谈法对四地的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用户进行调查,研究他们作为朋友圈文化制造者的编码动机和策略,以及同样作为文化接收者的解码过程。研究发现,大学生作为朋友圈的活跃用户,拍摄自己、亲友,记录下他们认为值得回忆的瞬间。用户拍摄照片并上传是为了自我满足和寻求社交。朋友圈是相对更为亲密的社交网络,观众对照片视觉符号的解读更符合拍摄者当初的编码意图,因此更易产生共鸣。照片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人物、物件以及重要场景。用户挑选照片上传,一方面是出于单纯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是自我呈现的需要。不同地域和性别的用户在使用朋友圈进行自我呈现时也存在差异。朋友圈用户通过视觉符号进行自我呈现,本质是社交网络用户在网络这个“前台”的表演,希望通过这种表演,折射出个人的“后台”形象,并且通过这种前后台的切换,完成理想中自我形象的塑造。泛滥的自拍照所展示的不仅仅是自信和美丽,而是将身体视作一种可供消费的资本。而消费社会下,用户在网络上“晒”的不仅是生活,蕴含在视觉符号内的象征意义才是人们竞相追求的价值,实质是精英意识的消解和文化的商品化、庸俗化。社交网络文化也会因用户对媒介的使用而呈现出娱乐的特质,在娱乐之中,青年人对于自己所营造的青年亚文化也存在着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