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与西方形象对比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4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象学考察一国的文学作品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和描绘,研究“自我”与“他者”形象的关系。自我与他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表述他者形象的同时,也在言说自我。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关于特定他者“中国”的一整套话语描述。1从13世纪至今,不同文本中的中国形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了不同阶段的演变,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错综复杂,其中真实和想像的成分并存,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中国的现实,也流露出西方人自身的欲望和文化心理,展现出西方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  利玛窦在《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这部传教报告中对明末时期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描述,是形象学意义上中国形象研究的典型,它标志着西方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从夸张想象向客观真实转变,从关注物质文明向重视制度和精神文明转变。同时,它也是西方的中国形象史上的重要一环,继承了前人所创造的地大物博、物产丰饶的传奇神话,又开创了为后世争相描绘的文教昌明的帝国形象。笔者以这部作品为主要参考文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重新归纳利玛窦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并加入对其笔下西方形象的对比,更全面地剖析利玛窦对于“他者”及“自我”形象的双重认识,并在论文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塑造当今中国形象的观点。  第1章提出在西方的中国形象流变大背景下利玛窦所塑造的中国形象的意义,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写作思路及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第2章中笔者将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分为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化和国民性格四大方面,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并引用利玛窦作品中的相关段落加以佐证,在本章的最后阐述利玛窦所建构的中国形象对于同时代传教士的影响,以及这种中国形象在当时欧洲社会所引发的“中国潮”。第3章体现了笔者的创新之处:在利玛窦的作品中抽取与中国形象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将利玛窦笔下的中西方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在他的笔下,中国和西方在生活起居方式、行政机构设置和精神文化上有相通之处,但差异更明显,体现在科技知识、宗教文化、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和机构制度等方面。第4章分析两者形象差异产生的原因,既源自中西方社会背景和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也是受到利玛窦的个人经验、思维和立场限制,以及欧洲整体社会文化语境制约的结果,是结合了客观和主观因素、糅合了个人和集体想象的产物。最后通过全文分析,得出该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提出关于构建当今中国形象的观点:中国形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中国要塑造积极正面的形象,既要发展本国经济,加强国际宣传,也要合理评价其他国家的心理和立场,准确把握与别国的关系,在“他者”参照系中重新定位,调整“自我”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其他文献
狄更斯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家的杰出代表,《远大前程》是其晚期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这篇小说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
作为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当前恐怖主义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目前,美国国内有三种趋势正日益凸显:本土极端主义势力抬头、独狼行动频发、小规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