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低保家庭长期以弱势群体的形式存在着,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深入实施,人们对低保对象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尽管国家和政府都大力扶持低保对象,但是限于各种原因,低保政策的实施仅是保障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且学术界对于低保对象的研究也多集中在该项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方面,忽视了低保对象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可挖掘的自身潜力。因此文章以常州市D村为例,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分析农村低保家庭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农村低保家庭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文章以社会支持理论为依据,对农村低保家庭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农村低保家庭正式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政府的经济救助,除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还包括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医疗补贴、助学补贴等;同时村委会作为农村低保对象可获得的另一种正式支持也发挥了作用,尽管村委会能力有限,但却是农村低保家庭可以求助的重要对象,村委会作为连接政府和低保对象的重要纽带,在为低保家庭提供社会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则主要包括来自家人、亲友、邻里的情感支持和交往支持,从研究中发现尽管非正式支持可以提供的经济帮助相对薄弱,但却是低保家庭较为依赖的重要支持。另外笔者总结了农村低保家庭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一是正式支持形式单一,缺乏专业性,在农村地区,除了政策性的支持,鲜有其他专业的社会组织参与帮困,且支持形式多为物质支持,缺乏精神、情感关爱;二是非正式支持具有不稳定性,研究发现,大多数低保群体可获得的非正式的支持力量相对较小,而且这些来自亲朋、邻里等的帮助具有暂时性、不稳定性。对此,笔者分别从个人及家庭层面、社区(村委会)层面、社会制度层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笔者针对上述的研究分析,对完善农村低保家庭的社会支持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强化政府的主体作用,包括政策体系的完善、制度改革等;充分发挥社区(村委会)的协调作用,利用社区(村委会)的优势,帮助低保家庭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促进其他社会组织的支持,缓解政府社区的压力;加强非正式社会支持的力度,注重维系低保家庭来自家人、亲友及邻里的支持;并重点提出推进专业社工的介入,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和介入方法。通过一系列对策建议的提出,希望能够帮助农村低保家庭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