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业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但是由于农民数量庞大、素质低下,农村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何科学地思考和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根据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国内学者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大量翔实材料的基础上,用总量分析、素质分析、结构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提供科学的分析基础。因此,本文的研究对广泛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全面地、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农村资源开发的问题上,提出了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具体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讨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缺乏高素质人才,因此,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配置不合理,就业压力大;在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方面由于投资少而显得薄弱。2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原因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高,加上二元经济的影响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率低。3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一是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构建系统的农村教育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体系,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三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的就业容量;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保障。通过以上系统的研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既符合国情,又符合民意,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行的大举措,只有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才能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尽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