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guang9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业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但是由于农民数量庞大、素质低下,农村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何科学地思考和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根据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国内学者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大量翔实材料的基础上,用总量分析、素质分析、结构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提供科学的分析基础。因此,本文的研究对广泛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全面地、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农村资源开发的问题上,提出了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具体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讨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缺乏高素质人才,因此,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配置不合理,就业压力大;在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方面由于投资少而显得薄弱。2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原因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高,加上二元经济的影响导致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率低。3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一是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培育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构建系统的农村教育体系,完善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体系,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三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的就业容量;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保障。通过以上系统的研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既符合国情,又符合民意,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行的大举措,只有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才能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尽早实现。
其他文献
合作主义和对抗主义是协约自治模式下启动协商谈判的两种方式。前者立足劳资合作达到共赢,后者重视劳资对抗而实现各自利益。我国协商启动立法追求合作主义,但也借鉴了对抗主
旅游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通过其产业关联能带动、吸纳就业,推动和刺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国旅游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现在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目的: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颈、肩、背部酸痛不适甚至剧痛为其主
<正> 1998年县市换届已很临近,如何把县市换届这项工作做好,是一项摆在各级面前的艰苦而又神圣的任务,下面本人就县级领导班子换届期间需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的]探讨中医"上火"的内涵、表述及其应用。[方法]在研读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主证高居头面部位、发病机制具备火性上炎的病理特征来圈定"上火"病证;通过"上火"病证发
患者男,50岁。周身弥漫性丘疹、硬肿10年就诊。皮肤科情况:面部、躯干及四肢密集坚实丘疹,皮色至淡黄色,至淡红色,大部分融合。面部皮肤肿胀、额部增厚明显,嵴沟明显,鼻根部
慈善事业发展离不开慈善意识的支撑。慈善意识作为大众意识的一个层面,深受儒、佛、道、耶等经典文化影响,可是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当代中国公众慈善意识普遍缺乏,因而在构建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在15 min内同时定性定量检测了果蔬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其代谢物、磺酰脲类、酰胺类、吡啶类、苯氧羧酸类等230种农药残留。试样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宗教信仰,因此每个少数民族教育便有自身的特色和规律性。要根据文化的多样性来研究少数民族公民的教育,从
论国际借款人限制交叉违约适用的方法金明国际资金的融通,或称资本的输出入,是国际经济交流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国际资金融通的方式主要有三─—投资、贷款和债券发行。在三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