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体性劳动纠纷处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但是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时期,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特别是不同类型的劳动矛盾显得日益复杂,在此过程中劳动者逐步地强化了自身的法律意识以及维权意识,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劳动关系纠纷,其中群体性劳动纠纷呈高发趋势。群体性劳动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工会、政府、法院棘手的工作难点。正确处理好群体性劳动纠纷对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群体性劳动纠纷在城市及城乡结合部地区尤为明显,这里既有繁华都市的辐射影响,又有着许多劳动型密集型企业,是劳动关系密集分布的地区,也是群体性劳动纠纷高发地区。针对这些地区群体性劳动纠纷的研究可以作为对全国劳动关系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问题来看,可以对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时起到极大的参考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对群体性劳动纠纷的处理给予了充分重视,妥善处理了大量事件,但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协商处理机制单一、工会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调解虚设等。在群体性劳动纠纷问题的处理上,这些处理机制上的问题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笔者首先交代了文章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然后就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论述了相关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可行性分析与创新之处。在第一章对群体性劳动纠纷与群体性事件进行了理论分析比如首先界定了劳动关系、劳动纠纷、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群体性事件以及群体性劳动纠纷的概念。然后界定了群体性事件中的相关理论基础,如偶发论、固有论、社会冲突论、集合行为理论和国内理论基础。第二章概述了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现状,首先交代了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的基本情况和研究价值、现状特点以及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典型案例及分析。然后交代了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如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基层劳动纠纷调解组织、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法院以及跟踪回访机制。第三是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存在的问题,如群体性劳动纠纷的制度不足、群体性劳动纠纷的处理程序非常繁琐、群体性劳动纠纷联动处置薄弱。在第三章中,笔者分析了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问题成因,比如法律法规等外在约束的不足、社会观念等价值因素的不成熟以及制度执行等保障措施的不到位。然后是对比和借鉴国外群体性劳动纠纷处理,分别是德国、美国的群体性劳动纠纷处理,然后总结了国外劳动争议处理的经验给我国在这方面的启示。第四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处理与赔偿的制度建议,首先是完善对策的基本原则,其次是完善处理的具体建议,比如建立对应群体性劳动纠纷的专门处理机构、推动群体性劳动纠纷的劳动仲裁和诉讼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内协商调解制度、完善案件结案回访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以及法院设立群体性劳动纠纷快速处理通道。然后论述了对策建议的可行性,比如基于完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可行性考量、基于企业和职工发展的社会需求的可行性考量以及基于司法权威和政府公信力的可行性考量。最后回顾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出了文章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国家相关部门在处理群体性劳动纠纷的现状作为本文的例证,如实表达了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在处理群体性劳动纠纷中尚存的问题,运用不同的分析问题方法,对如何处理群体性劳动纠纷处理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以期对以后处理相关问题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复数的几何表示描述高斯光束的传输变换特性,并利用共轭变换方法推导出高斯光束参数变换的类牛顿公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的持有量在稳定攀升,豪华品牌的小型轿车成为家庭购车时的首选对象。各款车型的悬挂系统存在着较大差异,并且,作为汽车安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调度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所以必须加强对电力调度的安全管理。本文对新形
排污权作为一种新型权利,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权利结构变迁的结果。排污权的确定开拓了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新思路,有利于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铸板过程中使用铅减渣剂前后板栅和铅渣的成分变化与形貌观察,发现铅减渣剂能显著地减少铅渣量,有效地阻止Pb、Sn、Ca、Al等元素的流失。蓄电池循环寿命实验结果表
董其昌对绘画创作提出一系列观点,在心物关系上,提出"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主张师古人和师造化,进而以天地为师,极大地发展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外师造化"观。在构思孕
非强制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针对相对人所实施的不带命令性或强制性的行为。尽管此种行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行政实践当中,但一直没有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2
本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统计学与大数据有机结合,剖析了大数据时代给统计学带来的变革,阐述了大数据为传统统计学带来的发展机遇。为了保持统计学旺盛的生命力,本文对统计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的省级年度数据,基于系统GMM估计法,对我国农村居民电力消费的双对数动态模型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电力需求主要受
本文基于人际关系强度理论,结合心理学相关研究及调查数据,分析了微博使用者关系的总体强弱情况,以及微博使用者在话题、情感及行为维度下的强弱表现,以期通过对新兴媒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