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但是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时期,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特别是不同类型的劳动矛盾显得日益复杂,在此过程中劳动者逐步地强化了自身的法律意识以及维权意识,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劳动关系纠纷,其中群体性劳动纠纷呈高发趋势。群体性劳动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工会、政府、法院棘手的工作难点。正确处理好群体性劳动纠纷对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群体性劳动纠纷在城市及城乡结合部地区尤为明显,这里既有繁华都市的辐射影响,又有着许多劳动型密集型企业,是劳动关系密集分布的地区,也是群体性劳动纠纷高发地区。针对这些地区群体性劳动纠纷的研究可以作为对全国劳动关系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典型问题来看,可以对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时起到极大的参考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对群体性劳动纠纷的处理给予了充分重视,妥善处理了大量事件,但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协商处理机制单一、工会作用发挥不充分、企业调解虚设等。在群体性劳动纠纷问题的处理上,这些处理机制上的问题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笔者首先交代了文章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然后就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论述了相关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可行性分析与创新之处。在第一章对群体性劳动纠纷与群体性事件进行了理论分析比如首先界定了劳动关系、劳动纠纷、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群体性事件以及群体性劳动纠纷的概念。然后界定了群体性事件中的相关理论基础,如偶发论、固有论、社会冲突论、集合行为理论和国内理论基础。第二章概述了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现状,首先交代了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的基本情况和研究价值、现状特点以及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典型案例及分析。然后交代了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如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基层劳动纠纷调解组织、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法院以及跟踪回访机制。第三是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存在的问题,如群体性劳动纠纷的制度不足、群体性劳动纠纷的处理程序非常繁琐、群体性劳动纠纷联动处置薄弱。在第三章中,笔者分析了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问题成因,比如法律法规等外在约束的不足、社会观念等价值因素的不成熟以及制度执行等保障措施的不到位。然后是对比和借鉴国外群体性劳动纠纷处理,分别是德国、美国的群体性劳动纠纷处理,然后总结了国外劳动争议处理的经验给我国在这方面的启示。第四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群体性劳动纠纷处理与赔偿的制度建议,首先是完善对策的基本原则,其次是完善处理的具体建议,比如建立对应群体性劳动纠纷的专门处理机构、推动群体性劳动纠纷的劳动仲裁和诉讼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内协商调解制度、完善案件结案回访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以及法院设立群体性劳动纠纷快速处理通道。然后论述了对策建议的可行性,比如基于完善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可行性考量、基于企业和职工发展的社会需求的可行性考量以及基于司法权威和政府公信力的可行性考量。最后回顾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出了文章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国家相关部门在处理群体性劳动纠纷的现状作为本文的例证,如实表达了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在处理群体性劳动纠纷中尚存的问题,运用不同的分析问题方法,对如何处理群体性劳动纠纷处理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以期对以后处理相关问题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