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未来聚变堆级别托卡马克装置中,偏滤器靶板将面临~100 MWm-2的超高稳态热流。过高的热流不仅损伤偏滤器部件,而且会溅射杂质降低等离子体约束甚至导致放电终止,这是托卡马克聚变将要面对的巨大难题。除了依靠工程材料的发展,物理上,偏滤器等离子体脱靶运行是解决此难题非常有前景的方法。偏滤器脱靶就是利用高密度或者杂质注入等方法增加等离子体到达靶板前的能量耗散,使得到达靶板时能量显著降低。本文通过EA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未来聚变堆级别托卡马克装置中,偏滤器靶板将面临~100 MWm-2的超高稳态热流。过高的热流不仅损伤偏滤器部件,而且会溅射杂质降低等离子体约束甚至导致放电终止,这是托卡马克聚变将要面对的巨大难题。除了依靠工程材料的发展,物理上,偏滤器等离子体脱靶运行是解决此难题非常有前景的方法。偏滤器脱靶就是利用高密度或者杂质注入等方法增加等离子体到达靶板前的能量耗散,使得到达靶板时能量显著降低。本文通过EAST偏滤器脱靶的实验研究旨在进一步理解脱靶的物理图像和机理,探索解决托卡马克偏滤器超高热流难题的脱靶运行方案。偏滤器探针是EAST脱靶研究最直接的诊断。近年来,EAST发展了 7个阵列98组三探针,覆盖上下偏滤器内外靶板,空间分辨率约为12.5 mm,时间分辨率为0.02 ms。在EAST长期长脉冲放电中,烧蚀导致探针收集面积无法准确获得。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探针有效收集面积-累计注入能量的分析模型用来修正数据。经过与全新探针数据以及其他诊断数据相互验证,该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诊断数据的准确性。诊断的发展及数据校准方法为本文脱靶研究奠定了基础。EAST在ITER-like钨偏滤器下已经实现了高密度自然脱靶,脱靶后偏滤器电子温度降低至~5 eV,粒子流随密度增加反而降低,离子-电子再复合增强,偏滤器能量辐射增强,靶板表面温度降低。实验研究发现:封闭的偏滤器脱靶阈值较低;打击点靠近偏滤器角时有利于脱靶。这二者都归结于偏滤器封闭性增加有助于提高中性粒子密度,进而增加能量耗散。实验还观察到等离子体电流越大,绝对脱靶密度略增,但归一化脱靶密度越低,这与高等离子体电流导致高的密度极限有关。另外,研究表明随着辅助加热功率增大,脱靶阈值变高。EAST上钨偏滤器欧姆放电脱靶阈值低于0.4nG,L模区间为0.5nG-0.7nG,H模高于0.7nG。当功率超过~4 MW时,EAST上钨偏滤器很难实现自然脱靶。对于EAST L模放电,内靶板总是先于外靶板脱靶,与等离子体位型、环向磁场、等离子体电流、加热功率均无关。对于H模放电,脱靶的内外不对称性与环向磁场方向有关。高功率托卡马克很难实现自然脱靶,杂质注入是脱靶运行的主要手段。EAST通过偏滤器杂质注入结合脱靶反馈控制实现了稳定的脱靶运行。脱靶后偏滤器电子温度、热流、压强、靶板温度均明显降低,等离子体储能及能量约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实验中对相关等离子体参数及杂质注入位置进行优化,以便利用最少杂质最有效缓解热流且兼容芯部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表明:相对于刮削层(SOL)上游,在SOL下游注入杂质更有利于脱靶,因为SOL下游注入杂质时其辐射区主要集中在偏滤器。SOL上游/下游氘(D2)注入实验表明:SOL下游注入D2后粒子多集中在偏滤器打击点附近,而SOL上游注入D2后粒子将均匀分布在偏滤器靶板上。此外还发现打击点与充气口极向距离越近,杂质更易被电离,有利于脱靶。私有通量区注入杂质时其辐射效果弱于在靶板刮削层侧注入。针对杂质注入后的环向效应,目前EAST参数条件下单一位置注入杂质即可实现环向全域等离子体脱靶。进一步的实验也发现以超高速率注入D2才会导致粒子环向不对称分布。综上,在SOL下游且靠近打击点处注入杂质最有利于脱靶,且环向仅需单一充气口。在长脉冲脱靶放电中,需要准确控制杂质注入量。为此基于EAST偏滤器探针诊断发展了多种脱靶反馈控制方法,利用诊断数据馈入等离子体控制系统,进而对杂质注入速率实时调节,实现稳定脱靶运行。经过大量实验探索,EAST在2021年成功获得了 30 s长脉冲稳定脱靶等离子体,验证了长时间尺度下偏滤器脱靶运行的可行性。在杂质脱靶实验中还发现氖杂质注入实现脱靶过程中抑制了边界局域模,达到了同时缓解稳态和瞬态热流的效果。在氦等离子体放电条件下实现了高密度自然脱靶和杂质注入脱靶。氦等离子体脱靶的特征与氘等离子体基本一致,但其脱靶阈值明显高于氘等离子体。本文定量地分析了探针烧蚀导致的收集面积变化并提出了有效修正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诊断数据的准确性。在EAST上明确了偏滤器封闭性、等离子体电流、加热功率、燃料粒子种类对脱靶的影响并揭示了其物理机理。系统地研究杂质注入位置对脱靶及芯部兼容性影响,确定了杂质注入的最佳位置,证实了 EAST目前参数条件下单一位置充气即可实现全域脱靶。本研究为脱靶物理理解及托卡马克脱靶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食管癌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也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严重疾病,其常规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方法有侵入性,会引起患者痛苦并带来检查的不便。呼气中的代谢物反映体内生理和病理相关状态信息,呼气检测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方法,已经在癌症生物标志物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虽然呼气检测诊断癌症具有诱人的应用潜力,然而口腔中食物残渣和细菌等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
目前,人类正面临全球变暖等严峻的气候问题,因此亟需发展与更新现有的能源体系。作为能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次电池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其现有技术如锂离子电池正面临能量密度不足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现有能源体系更新换代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发展下一代电池技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于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将比容量较低(372mAhg-1)的石墨负极替换成比容量极高(3861 mAh
大气水汽指大气中的气态水,在大气化学及大气物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水汽不仅在雾霾的形成中起关键辅助作用,其浓度的变化还影响降水发生频率,开展对大气水汽垂直分布的立体探测研究对于有效理解大气污染成因、区域气象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光谱方法测量大气气体是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是一种结构简单、时空分辨率高、可多组分测量的光谱遥测技术,对探测大气水汽垂直分布潜力很大
钙钛矿氧化物具有铁磁、反铁磁、铁电、铁弹、磁电耦合、超导、二维电子气等一系列重要的物理现象。钙钛矿氧化物中过渡金属元素的d轨道电子及其强关联效应决定了晶格、电荷、轨道和自旋之间存在强耦合,使得调控一个自由度可以有效地引起其它自由度的响应,获得具有潜在应用的多功能器件。体相钙钛矿氧化物通常利用掺杂阳离子或施加物理压力改变内部电荷、自旋和结构,实现功能的调控和探索。将钙钛矿氧化物制备成为薄膜并形成异质
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迫使人们改变现在的能源结构,开发可再生能源。目前,由于锂的资源有限、分布不均和成本增加等因素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和金属离子混合电容器(如K+、Zn2+)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均匀和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对于这些电化学储能器件而言,电极材料是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因素。碳材料因其成本低、资源丰富、电子传导率高、化学稳
磁场重联作为有效的磁能释放机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太阳耀斑、地球磁暴等各类等离子体爆发活动现象。不过,有关重联电流片的一些关键动力学过程,尤其是无碰撞重联区内反常电阻的微观物理机制,仍然是尚未解决的基本问题。在众多有关反常电阻形成的物理机制中,基于带电粒子在重联区磁零点附近轨道混沌性的混沌感应电阻,虽然不是最普遍流行的形成机制,但却是微观物理图像最为清晰的产生机制。日本学者Yoshida和Num
太阳暗条为受磁场束缚而存在于日冕中的等离子体物质,其温度在一万度量级,为日冕温度的1%,密度又比日冕物质高两个量级。在日面上,暗条物质吸收背景辐射而呈现黑色长条状;在日面边缘则为突出边缘的明亮结构,即日珥。对于单个暗条的物理性质、磁场结构、爆发过程,前人已有诸多研究。近年来空间及地基高分辨率观测显示许多暗条是成组存在的,各暗条之间甚至有物质或磁通量的交流。多暗条系统逐渐受到关注,其中最简单的情况为
近年来,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对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担忧加速了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高速发展。然而,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都具有间歇性和地域限制的特点,这使得可再生能源很难直接并入电网。因而,发展合适的电能源储存技术用于削峰填谷变得十分重要。依据能量密度和转换效率,二次电池最适合作为电能源储存设备。由于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便携式电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标志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已有文献和实践经验表明,由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通过评价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其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履职尽责情况,发挥经济责任审计揭露问题、依规定责、精准问责的评价与监督作用,同时发挥内部审计查错纠弊、建言献策、跟踪整改的鉴证与咨询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