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过冷流动沸腾广泛存在于各种工业过程中,其中窄通道内的流动沸腾具有换热效率高的特点,在核反应堆中具有重要应用。由于受尺度效应的影响,窄通道内的流动沸腾现象表现出异于常规通道的流动换热特性。然而,目前很多CFD软件中用于描述壁面传热的关系式都是基于常规通道下的池沸腾实验建立,并不能适用于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动沸腾计算。有鉴于此,本文对两流体方程的子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窄通道内壁面换热特性,为后续窄通道内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冷流动沸腾广泛存在于各种工业过程中,其中窄通道内的流动沸腾具有换热效率高的特点,在核反应堆中具有重要应用。由于受尺度效应的影响,窄通道内的流动沸腾现象表现出异于常规通道的流动换热特性。然而,目前很多CFD软件中用于描述壁面传热的关系式都是基于常规通道下的池沸腾实验建立,并不能适用于窄矩形通道内的流动沸腾计算。有鉴于此,本文对两流体方程的子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窄通道内壁面换热特性,为后续窄通道内过冷沸腾数值分析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基于OpenFOAM中的两流体模型,结合DEDALE空气水两相流实验开展了两相流动数值研究,分析了低空泡份额下的相间作用力模型组合。研究发现,在低空泡份额工况下,Ishii-Zuber曳力模型、Tomiyama升力模型、FAD湍流扩散力模型、Tomiyama壁面润滑力模型能够适用于两相流数值计算。针对窄矩形通道尺度效应带来的影响,本文采用窄矩形通道实验数据修正了常规通道下的壁面核化模型。相比原有的壁面核化模型,修正后的壁面核化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窄矩形通道实验中的汽泡脱离直径、脱离频率、核化点密度等参数的变化。基于上述工作,本文将修正后的壁面沸腾模型植入Open FOAM平台中的两流体模型中并对实验工况进行数值分析,获得了稳定且合理的预测结果。本文对矩形窄通道内的过冷沸腾进行了系列化数值分析。研究表明,在加热壁面热流密度一定时,壁面加热面积对通道内的温度场、速度场等两相流参数存在影响,但对壁面核化参数以及壁面热流密度的分配几乎不产生影响。针对本文数值研究中的窄矩形通道过冷沸腾实验段,随着入口水过冷度和入口质量流量的增加,蒸发热流密度和淬冷热流密度比例逐渐减少,单相对流换热热流密度比例逐渐增加。功率的增加会促进壁面与流体之间的淬冷换热以及蒸发换热,对流换热热流密度随着功率的增加会先增大后减小。
其他文献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智能化、数字化的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并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体验,与图像的对话沟通俨然成为了互联网时代人们无法割裂的生活常态。如何对特征各异的图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和运用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共同致力的一个热点话题。然而,图像数据存在数据体量大、信息密度低以及结构特征复杂的特性,传统的分类方法在图像数据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而成功实现图像分类的关键难点在于对图像数据潜在判
荧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工光源,广泛用于生活诸多领域。荧光材料作为pc-LED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研究人员的追捧。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硼酸盐型荧光材料进行研究,开发得到了三种新型的发光色可调的荧光粉,研究结果如下:1、由于易于控制激活剂的浓度,稀土硼酸盐是众所周知的良好的光致发光材料。K7Ca Y2(B5O10)3属于最近发现的硼酸盐家族,具有出色的非线性光学性能。
树木模型在景观设计、地理模拟、虚拟现实和其他三维图形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树木模型不仅可以用于生产逼真的计算机图形,还可以用来预测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在农作物种植和灾害防治上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由于树木结构的复杂性,创建树木模型是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基于规则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树建模方式,其中Lindenmayer系统(L系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过程模型规则。通过一个预定义的通用模型或者修改
目的:研究聚酯类运动服产生汗渍异味的微生物学组学基础特征,通过与其他材质(纯棉、混纺)运动服面料中微生物菌群对比,明确聚酯类运动服中微生物特异性,为针对性消除异味提供微生物组学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0名居住在武汉市硚口区且满足纳入条件的志愿者,每名志愿者分别穿着聚酯材质、纯棉材质和混纺材质的运动服,运动至显性出汗,运动服室温下避光密封72小时后提取其中微生物菌群DNA,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
随着磁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 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WPT)技术在电动汽车、医疗器械、水下设备等新领域的不断拓展,MC-WPT技术在一些特殊金属环境下的应用问题亟需解决。航天器与潜水器等多采用金属外壳,MC-WPT系统耦合机构在壳体上镶嵌安装。考虑到金属壳体对结构强度的要求,壳体的开窗面积需要尽可能小,这使得耦合机构与壳体之
塑料制品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的特性,在日常生活被广泛应用。使用后的塑料制品处置不当会进入环境中,在环境物理、生物与化学的外力作用下,分解成“微塑料”。微塑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污染物,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威胁。存在于环境中的微塑料不可避免的进入人工湿地(CW)系统,影响人工湿地的运行、微生物活性及植物生长等。目前关于微塑料对人工湿地的生态学影响及人工湿地去除微塑料的研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
抗生素是一类新兴痕量污染物,因其近年来在环境水体中被频繁检出而被日益关注,而四环素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抗生素,主要来源于城镇污水厂尾水排放,因此在污水深度处理中强化对抗生素的去除非常必要。吸附法是去除水中痕量抗生素的一种实用技术,虽然在深度处理阶段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已经大幅下降,但因为成分复杂,使得以活性炭为代表的广谱性的吸附剂在针对以抗生素为代表的特定痕量污染物去除时效能有限,因此针对抗生素的特性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交通环境的日渐复杂,汽车带来的交通安全事故问题日益突出,亟待通过驾驶辅助系统以及高级自动驾驶技术等手段,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效率。其中,环境感知技术是自动驾驶汽车中的一个关键技术,作为汽车的眼睛时时刻刻识别着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并将识别结果传给汽车的决策规划层做进一步处理。本文以城市高速公路中行驶车辆为研究对象,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深度视觉信息融合算法进行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含有高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畜禽养殖废水排放量增大,导致周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急需开发能耗低、运行简单且满足排放水质标准的处理工艺。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将微藻和活性污泥按5:1的接种比例混合培养,构建高效稳定运行的菌藻共生系统。通过控制变量法考察光暗比、曝气量以及藻菌停留时间因素对菌藻共生系统吸收营养物质以及微藻自身增殖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确定
超密集网络(Ultra-Dense Networks,UDN)通过部署大量更低功耗、更小覆盖范围的小基站,缩短信号传输距离、提高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成为世界上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有效的绿色通信技术。由单一宏基站演变的包含多类型基站的异构网络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UDN技术下蜂窝网络通常基于二维空间建模并进行性能分析。随着网络水平致密化和垂直致密化方式的同时出现,基站的高度分布更加多样,网络部署呈现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