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为控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减轻因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致使人口出生率降低,新生人口不断减少;农村生产力飞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中国农村劳动力不断往城市迁移,农村地区留下了大量“留守老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农村成为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面临挑战。受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和儒家家庭伦理思想影响,家庭自古就是中国人养老的主要载体,因此,家庭养老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民养老的主要方式。但是,当前中国农村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农村出现了传统“孝道”观念淡化、传统小农经济濒临解体、家庭结构核心化、青壮年劳动力外移等现象,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都发生了变化,这些现象和变化对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家庭养老功能呈现弱化趋势。考察当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家庭养老仍然有其存在的文化、家庭和社会基础,尤其是在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欠发达、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农民首选的养老方式。因此,在当前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在解决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就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孝道”文化优秀的部分,构建农村新型养老文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用社会化养老弥补当前家庭养老方式存在的不足。努力做到以上几点,对缓解“未富先老”给中国农村养老带来的压力,实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目标将有所帮助。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当前冀东南地区DLZ村老年人生活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调研数据得出家庭养老仍是农民首选的养老方式,但是农村社会转型对家庭养老造成了冲击,家庭养老问题不断产生。通过分析家庭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中国农村实际,作者尝试着提出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初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