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变化规律及血必净对其的影响;同时,观察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重要脏器功能的治疗作用。探讨潜在的机制,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依据。 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5mg/kg体重)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①50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A、B、C三组:A组,正常对照组(n=10);B组,LPS组(n=10);C组,LPS+血必净治疗组(n=30),根据不同的起始注射血必净时间再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是 C1、C2、C3组即 LPS致伤前2h治疗组(n=10)、伤后2h组(n=10)、伤后8h组(n=10)。各组大鼠分别于4h、12h、24h、48h、72h时间点尾静脉抽血,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血清中HMGB1含量。②另取30只大鼠分为D组(n=15)和E(n=15)组,处理分别同B组和C1组,于伤后12h、24h、48h三个时间点各5只处死,留取血标本和肺、肝、肾组织检测相应器官功能指标和病理变化。 结果: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组大鼠血清中含有少量HMGB1(15.96±3.32)%。B组于伤后4h血清中 HMGB1含量即开始升高(22.75±4.45)%,在12~24h持续升高,24h达到峰值(90.30±6.32)%,48h、72h血清中 HMGB1仍维持较高的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应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各时间点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B组比较,4h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24h、48h、72h时间点血清 HMGB1含量均下降(P<0.05或P<0.01),且在24h、48h明显下降;C1组与C2组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两组与C3组比较在12h、24h、48h、72h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②血生化显示:除E组在48h AST较A组无明显升高外(P>0.05),D组、E组ALT、AST、Cr、BUN于12h、24h、48h均较A组明显升高且于24h达峰值(P<0.05或P<0.01);E组与D组比较,ALT在12h、24h、48h均有下降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 P<0.01),AST、Cr、BUN在12h较 D组无明显下降(P>0.05),在24h、48h下降明显(P<0.01)。③D组大鼠肺、肝、肾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有局部充血出血、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特征性结构破坏等,且在24h、48h出现严重病变;E组相应时间点较D组镜下病变明显减轻。 结论:1.脓毒症大鼠血清中HMGB1含量增高,峰值出现晚,高值持续时间长;HMGB1在脓毒症大鼠过度的炎症反应与多脏器功能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2.血必净注射液有助于降低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血清中HMGB1的含量,且尽早使用效果更好。3.脓毒症大鼠大多存在多脏器功能损害,血必净能够逆转其血清中ALT、AST、Cr、BUN生化指标;病理显示脓毒症大鼠肝、肺、肾组织有严重的炎症反应,血必净可以明显减轻其炎症反应。4.血必净对脓毒症显示了良好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某些途径抑制HMGB1的表达释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