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 1979年至今英国政府面对多个群体间的工资不平等现象所采取的措施,然后通过分析1979年以来这些群体间的工资不平等的状况和程度变化趋势,来分析英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期效果一致,并进一步探讨导致这一状况与趋势的其他原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方法、论文结构等内容。第二章分别分析和评估了英国政府在1979-1990年、1990-2010、2010年至今三个时期,即保守党、新工党、联合政府以及现今政府为应对多个群体间的工资不平等现象所采取的相关措施,特别是制定的法律法规、颁布的政策等,并分析了这三个时期应对工资差距的政策导向、措施、力度的延续和变化。第三章至第五章分析了1979年以来多个群体间的工资不平等的程度变化趋势,包括性别工资差距、少数族裔和本地白人之间的工资差距、残疾人和非残疾人之间的工资差距。通过对上述趋势的分析,这些章节评估了前述三个时期所采取的措施的实际效果,以及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导致上述趋势的其他因素。具体的说,1979年至今,性别工资差距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政府采取措施的预期基本保持一致。这一趋势与政府出台的相应法律法规、妇女的教育程度、劳动力市场参与度的不断增加、公共部门和工会力量在减小性别工资差距方面发挥的作用有关。然而,性别工资差距一直明显存在。男女之间职业选择和社会分工的差异,女性职员普遍较低的工资和地位,还有职业隔离,对妇女和母亲身份歧视,以及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在无形中限制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乃是性别工资差距始终存在的主要原因。至于少数族裔与本地白人工资差距的情况,则要分情况讨论。一方面,来自中国、印度、加勒比的少数族裔人士与本地白人的工资差距总体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对于来自非洲、巴基斯坦、孟加拉的少数族裔来说,情况则是正好相反的。因此,在消除职场中歧视少数族裔的举措上,政府不免被贴上了“缺乏针对性”和“保护力度不够”的标签。除此之外,一些少数族裔与本地白人工资长期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则在于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少数族裔群体一直以来都是歧视的受害者。他们与本地人群的职业、教育背景、宗教信仰、文化取向的差异,以及他/她属于第一代移民与否,也是导致两个群体间的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在这40年间,为了改善残疾人的就业状况,英国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法案。而从1979年至今,虽然残疾人的收入水平一直低于非残疾人的收入水平,但细观其变化趋势,我们能发现他们之间的工资差距以1995年左右为转折点,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而究其原因,可以说群体老龄化严重和残疾的严重程度使得残疾人在就业中受到诸多限制。与此同时,学历相对较低、社会偏见和歧视以及经济等方面的限制也在无形之中为残疾人设置了重重障碍。但因该群体对政府政策及补助依赖程度较高,使得1995年《残疾歧视法》的颁布,以及之后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对缩小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工资收入差距,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结论部分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