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乡劳动力就业方面,我国同时存在城市就业难、农村人才缺乏的双重问题。其根源是城乡差距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而城市劳动力不愿向农村就业。为了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人才,同时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农村向基层就业,大学生“村官”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此为本文的现实背景。目前,凡谈统筹城乡就业、凡谈劳动力流动、凡谈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其焦点必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城市劳动力向农村流动却很少纳入此视野之中。尽管其他领域也时常谈及这些内容,然而对于劳动力流动、统筹城乡就业理论而言,缺失这些研究成果,其范畴不能说完备,其概念不能说丰富。此为论文的理论背景。本文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对大学生“村官”、城乡劳动力流动、统筹城乡就业等关键性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劳动力流动理论进行系统介绍以了解该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对大学生“村官”实践及研究现状进行全面回顾,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状况,以此为从劳动力流动视角研究大学生“村官”流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文献参考。其次,将劳动力流动理论与大学生“村官”“十二字”工作方针结合起来,设定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四大类指标,细化其子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问卷设计和实证调研。再次,以四大指标体系为基本框架,对实证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以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流动情况,探析其影响因素。最后,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四大指标体系提出以大学生“村官”推进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议。具体说来,论文由以下五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进行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为理论概述与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对本文的关键性概念大学生“村官”、城乡劳动力流动、统筹城乡就业等进行回顾,并结合本文研究思路给以界定。其次从基本概念、流动动因、影响因素、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型等方面对劳动力流动理论体系进行系统介绍,以了解劳动力流动理论的研究范式。再次从发展历程、成因意义、存在问题、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对比、对策研究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研究现状,以较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研究成果。本部分主要为从劳动力流动理论视角研究大学生“村官”夯实理论基础,并提供文献参考。第三部分为指标体系设计和调研设计部分。结合劳动力流动理论和中央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十二字方针,设计了“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四大类指标体系,作为考察大学生“村官”城乡流动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总体框架。为了使调研和考察落到细节,本文对每类指标体系设置了若干子指标。调研以温江区大学生“村官”为重点,采取集中座谈、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详细了解了该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由于温江区在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前瞻性和特殊性,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大学生“村官”实际情况,笔者还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搜集了成都以外四川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情况,作为课题研究的辅助资料。第四部分是基于前部分设计的大学生“村官”城乡流动指标体系,开展实证调研与分析。其中,“下得去”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调研及写作的重点,因此,论文将该指标体系分解为动力指标体系和阻力指标体系,分别用一节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动力指标设置了就业压力、服务新农村、专业匹配、享受考公务员政策优惠等七大子指标;阻力指标设置了家人态度、办公条件、生活条件等六大子指标。在具体写作中,论文首先以温江区调研为主,“其它地区”调研为辅,对每个子指标分别进行介绍和分析;其次,对温江区同类指标中的不同子指标的调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各子指标的影响程度大小;最后,将温江区与其它地区在同一指标上的情况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各指标值的地区差异。最后,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得出启示和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完善和创新招募机制、建立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培训体系,以实现大学生向“村官”的过渡,确保“下得去”;完善和落实报酬机制、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以人文关怀提升生活水平,解除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实现“待得住”;完善培训机制、健全绩效与激励制度,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特长优势,实现“干得好”;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地区内部流动、落实体制内就业政策优惠、打造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就业信息平台,以做好“村官”再次就业工作,实现“流得动”。最后,还提出缩小城乡差距是保证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根本出路这一观点。论文在整体设计和写作上均注重了理论、实际、政策三大结合,即运用劳动力流动理论这一新视角;通过网络问卷和深入温江区调研获得大学生“村官”第一手资料;贯彻和结合中央“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十二方针及相关政策,制定指标体系,提出政策建议。本文首次鲜明提出大学生“村官”是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内容,是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理论、统筹城乡就业理念的丰富。另外,启示和政策建议中提出了建立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三方联动的招录平台;将市县“村官”工作主管部门考核与镇村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形成由固定职责、领导安排、自发探索构成的大学生“村官”职责体系;成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就业信息平台等,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