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复方苁蓉颗粒方出自宋代《养老奉亲书》,原方苁蓉丸是由肉苁蓉、巴戟天等药组成的,多以药材粉末入药的苁蓉丸,具有携带、服用不便,其卫生较难达标,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而颗粒剂则可以克服其携带不方便,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还能保留原药材中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符合中医综合用药的特点。鉴于此,本研究通过现代提取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技术,拟将传统丸剂改为颗粒剂,以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表设计,以复方中总多糖、总黄酮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考察不同的浓缩及干燥方式下浸膏的物理性质,确定最佳浓缩干燥条件;通过数学模型评价不同辅料制备的颗粒的吸湿过程,选择适宜辅料,结合辅料用量及润湿剂用量的考察结果,以颗粒的得率、成型率及吸湿百分率为指标,筛选最佳的成型工艺条件;比较复方苁蓉颗粒与苁蓉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在相同温度及相同pH环境中两者的总黄酮的溶出率;建立复方苁蓉颗粒中肉苁蓉和巴戟天的薄层鉴别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建立复方苁蓉颗粒中上两味药材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初步制定复方苁蓉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结果:1)确定的复方苁蓉颗粒的提取条件为:25倍量5%乙醇溶液,浸泡40 min后回流提取3次,提取120 min;提取液合并,抽滤;优选的浓缩及干燥工艺为:真空度为0.083MPa,转速60 r/min,70℃条件下浓缩所得浸膏,在真空度为0.075 MPa的真空干燥箱中60℃烘干,得复方提取物的干浸膏。2)筛选的复方苁蓉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为:将微晶纤维素与糊精按1:1混合作为颗粒稀释剂,药辅比1:1,80%的乙醇溶液为润湿剂,润湿剂量为药辅总量的0.67倍,在此条件下,复方苁蓉颗粒的成型率为96.07%,48 h的吸湿百分率为5.62%,相对临界湿度为67%。3)通过比较复方苁蓉颗粒与苁蓉丸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相同浓度(以生药量计)的复方苁蓉颗粒对DPPH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均大于苁蓉丸,复方苁蓉颗粒的铁青化钾还原力也大于苁蓉丸;在相同温度及pH环境中,在同一时间段内同剂量(以生药量计)的复方苁蓉颗粒中黄酮溶出率远高于苁蓉丸中黄酮的溶出率。4)本试验采用TLC法,建立了复方苁蓉颗粒中的肉苁蓉、巴戟天薄层鉴别方法,色谱条件分别为:肉苁蓉:以醋酸-甲醇-水(1:2:7)为展开剂,在聚酰胺薄膜上展开,晾干后于365 nm处检视;巴戟天: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8:2:0.1)为展开剂,在GF 254硅胶板上展开,晾干后于254 nm处检视。本试验建立了复方苁蓉颗粒中松果菊苷与耐斯糖的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分别为:松果菊苷: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溶液-乙腈(15:75:10),柱温:30℃,体积流量为0.6 m L/min,测定波长为334 nm;耐斯糖: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97),柱温25℃,体积流量0.8 m L/min,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80℃,雾化温度50℃,增益为1.0。结论:本试验筛选的复方苁蓉颗粒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优选的成型工艺可为后续复方苁蓉颗粒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复方苁蓉颗粒及苁蓉丸体外抗氧化活性可得出:同浓度(以生药量计)的复方苁蓉颗粒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远大于苁蓉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而在相同环境下,同一时间段内复方苁蓉颗粒中黄酮的溶出率远高于苁蓉丸中黄酮的溶出率,复方苁蓉颗粒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大于苁蓉丸可能与此有关。以上实验数据为后续课题组对复方苁蓉颗粒药效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试验初步建立的定性及定量鉴别方法能科学有效的控制复方苁蓉颗粒的质量,为后续进一步建立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